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曹操文学形象的来源和性格的再探讨

2014-6-17 16:45| 发布者: 三国文化博览| 查看: 1850| 评论: 0

摘要:   《三国演义》里一共刻画了四百多个人物,但却能做到“一人有一个性格,各各不同,写来真是好看”。【1】罗贯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各自表现出不同性格的特点,并加以丰富生动的情节,使人 ...

  二、曹操性格特征之一:多疑

  曹操的多疑人所共知,我们通过曹操和《三国演义》中另外两位多疑大师袁绍司马懿进行对比,可以更好的把握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性格中的多疑的特点。

  ⑴曹操和袁绍:

  大家都知道,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是当时中原地区最主要的两大势力。

  袁绍(?~202)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出身名门望族,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建安四年(199)在消灭幽州公孙瓒势力之后,袁绍已占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大势力。性格正如郭嘉所说“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难成大器。

  作为袁绍对手的曹操,虽然仅仅据有兖州一隅,但是他所具备的政治优势是无人可以比拟的。而且曹操手下谋臣猛将如云,因此是唯一具备了和袁绍抗衡资本的势力。袁绍和曹操之间最重要的对决就是官渡之战,因此以官渡之战为参照物,对二人“多疑”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正如毛宗岗所说:“袁绍善疑,曹操亦善疑。然操之疑,荀彧决之而不疑,所以胜也;袁绍之疑,沮授决之而仍疑,许攸决之而愈疑,所以败也。曹操疑所疑,亦能信所信。……袁绍疑所不当疑,又信所不当信”【22】曹操多疑,但他能对谋士提出的意见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的消除疑虑,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演义中第三十回写曹孟德官渡大战袁本初,由于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实际上已经处于劣势。正在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前来投诚。当许攸问起粮草的时候,曹操隐瞒实情,起先答道“可支一年”,见许攸不信,又说“有半年耳”,再次被识破之后仍然不说实话,曰:“可支三月”,最后告之“止有此月之粮”,直到最后被许攸点破才实话实说“粮已尽矣”。此一经典情节曾无数次被人用来证明曹操的狡诈,但是从另一面看,这却恰恰是曹操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军事统帅,在大战中保持足够的疑心是很有必要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岂不闻兵不厌诈”。许攸虽然是曹操的故旧,但是此时他的身份毕竟还是袁绍的谋士,当时诈降的情况比比皆是,作为一个有谋略的军事家,如果立即相信许攸,那他也就不配被成为奸雄了。在这里“疑”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当许攸出示他截获的曹操给荀彧的信之后,他就立即得出正确的判断,相信许攸是真的来投诚,于是马上诚恳的请教破敌之策,而且非常信任的采用了他的计谋,一举打败袁绍,为最后的胜利,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反观袁绍,坐拥四州之地,手下雄兵百万,猛将谋士多不胜数,实力非常雄厚。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统一北方成就霸业的应该是他。但是其为人猜忌多疑“好谋而不决,貌宽百内忌”【15】。在官渡之战以前就因为多疑、优柔寡断,丧失了数次天赐良机,他先是不接受沮授的建议“迎大架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在官渡之战之前,有没有听进田丰许攸的偷袭许都之计。如果他能把我住这两次机会中的任何一次的话,他也就不用跟曹操对垒于官渡了。但是即使错过了多次机会,他仍然有巨大的优势,可是在官渡之战中,他又偏听偏信,不但不接受许攸的良谋,反而疑心他是曹操的奸细,导致众叛亲离,最后落荒而逃,从此一蹶不振。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同样一个“疑”字,袁绍为此一败涂地,而曹操却借其成就霸业。所不同的就在于曹操能有所变通,“疑其所当疑,信其所当信”,在多疑的同时却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袁绍却“疑”字当头,首鼠两端,进退维谷。不但丧失了一统中原的机会,反而命丧黄泉。正如《三国志·武帝纪》所说:“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最后他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⑵曹操和司马懿:曹操与司马懿都是三国时代非常有谋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两人的性格中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多疑”。“疑”都是二人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疑”也都使他们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司马懿(179~251)三国时期魏国最重要的军事统率之一。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出身世族。曹丕代汉建魏后,司马懿累迁尚书右仆射、抚军大将军。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西镇长安,指挥对蜀汉的战争。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随机应变,坚壁拒守,以逸待劳,不与决战,诸葛亮于魏青龙二年病死军中后,蜀军无功而退。司马懿功迁太尉。景初三年,司马懿与曹爽一起辅齐王芳。爽、懿争权夺利,矛盾日益尖锐。司马懿佯称病重,暗中周密布置。于嘉平元年,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消灭曹爽势力,独揽朝廷大权。马氏代魏的基础从此基本奠定。

  曹操的“多疑”性格中带有明显的狡诈残忍的成分。因为曹操作为一个站在风口浪尖上且为千夫所指的“乱世之奸雄”,他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时时提防他人的造反夺权。因此多疑就成了他性格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面对敌人还是朋友,都处处保持高度疑心。如曹操为防止别人于睡梦中加害他,于是自导自演了一出经典的“梦中杀人”的好戏。《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写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8-2 14:20 , Processed in 0.1457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