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43|回复: 3

249到263:三国时代大崩溃的最后十几年(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魏嘉平元年正月,已经享受了近十年太平日子的皇帝曹芳准备去高平陵祭拜叔叔曹睿,他带上了很多朝廷官员,其中就包括权高位重、一手遮天的大将军曹爽极其重要党羽。为这样一个机会等待了许久的太傅司马懿借机发难,他带兵封锁洛阳城门,然后任命高柔为大将军,接管曹爽的军队,任命太仆王观为中领军,接管曹羲的军队,接着给身在城外的皇帝上了一封奏折称曹爽利用大权谋营私利,败坏朝纲,予以罢免。与此同时,司马懿派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劝说曹爽投降,承诺只要曹爽主动罢兵,可以免于处罚并且保留他的爵位。在经过一整夜的痛苦抉择后,拥兵在外护卫皇帝的曹爽没有听从刚刚从宫中逃出来的大司农桓范的建议去进行抵抗,而是选择主动让出权力,向司马懿投降。但是天真的他被司马懿摆了一道,曹爽并没有得到他异想天开中那依旧富贵的退休生活,而是被诛灭三族,整个势力连根拔起,曹氏宗族基本退出了魏国最主要的政治舞台。
  高平陵政变为司马家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或许可以说是司马懿的“官渡”。然而这一魏国政坛的大幅震荡却远远波及到了南方两个小国,使本已逐渐趋于平静与稳定的三国时代突然之间乱相横生,十几年间无论政治还是军事,三个国家都因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澜,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凸显、对抗、爆发,最终使三角这个最稳固的态势全盘崩溃。
  一个时代的终结,就如同他的开始一样,是壮阔的,是震撼的,是华丽的,是酸楚的,是耐人寻味的……
  曹魏政权或许迟早是要易手的,这在曹丕当初采纳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时就已经露出了端倪。但是魏武帝曹操意气风发,他的魅力让很多当初跟随他的人折服,就这样拱手让出他辛苦一生创下的基业,那将是一件念之断人肠的事情。所以,司马懿把曹爽势力一脚踢开,把持朝廷后,魏国立刻就变成了一壶烧开的水,四处冒泡。首先要为曹家打抱不平的,是王凌。
  王凌的叔爷爷是传说中使出了连环计的司徒王允,李傕、郭汜杀害王允一家,年幼的王凌跟哥哥王晨爬城墙逃跑得以幸免于难,回到家乡后王凌逐渐长大,凭借爷爷当年的好名声得以举孝廉担任了一个县长,后来很意外的在大街上碰到路过的曹操,从此飞黄腾达,到魏国第四代皇帝曹芳时已经担任车骑将军,开府,礼仪待遇与三司(司马、司徒、司空,即三公)相同,高平陵政变前三个月,王凌还被任命为司空,正式成为三公之一。这一切都跟王凌出色的政绩与战绩分不开,但隐约中,挚友司马朗也帮了不少忙,于是就在高平陵政变之后,王凌进一步被任命为太尉。
  不过王凌并没有对司马家族感恩戴德,他始终反对司马家族的大权独揽,因此王凌秘密联系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准备学当年的袁绍,另立一个皇帝,以便脱离司马懿的控制,重新振兴曹家在魏国的地位。于是令狐愚偷偷派遣将领张式跟楚王曹彪进行联络,王凌则派人去洛阳跟儿子王广谋划。但是王广显然没有王凌那样愚忠,反而说:“废立这样的大事,我们还是不要去做出头鸟吧。”这个计划还没有正式实施,令狐愚就得病去世了,王凌失去了重要的援手,儿子又不积极,只能作罢,另觅时机。不过各位看官要记住这里还有个话头,将来我们要把这个没讲完的故事拿出来接着说,王凌的故事还没结束呢。
  另外一边,夏侯家作为曹家一直以来的姻亲,时常被看做是宗族之一,甚至有传言说曹操祖上本来就是姓夏侯的。所以无论是夏侯惇还是夏侯渊,都在曹操时代受到重用,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尚跟文帝曹丕关系无比亲密,一直做到了征南将军的要职。夏侯尚的儿子夏侯玄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从小就声名鹊起,小小年纪便在朝廷中任职,更与诸葛诞、邓飏等人搞起了东汉末期名噪一时的党人运动,自封为“四聪”、“八达”之类。明帝曹睿对这套东东也不看好,如同汉桓帝、汉灵帝一样,曹睿亲自实行了可以命名为“第三次党锢”的手腕,罢免诸葛诞,还有自我标榜为“三豫”之类的一共十五人,都被免官禁锢。其中唯独夏侯玄因为家世原因没有被罢免,仅仅降为羽林监。后来明帝去世,曹爽掌权,夏侯玄因为是曹爽姑姑的儿子而得以复职,并且很快就连越数级,高迁征西将军,全权负责雍凉军事,成为对蜀前线的总指挥。夏侯玄对此感激涕零,策划了一次伐蜀行动意图拔高曹爽在魏国军中的地位,但是这次军事行动不了了之。
  这个铁杆亲曹派成了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后的主要打击对象,司马懿在干掉曹爽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夏侯玄召回朝廷,任命为大鸿胪,剥夺了他的兵权,转而任命郭淮为征西将军,同时任命那个在政变中帮自己成功游说曹爽投降的陈泰担任雍州刺史。




上一篇:249到263:三国时代大崩溃的最后十几年(2)
下一篇:可疑的旗帜,有毒的药丸:《三国演义》的“性之病”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对此感到很担心,他自己一直受到曹爽的厚待,所以认为亲曹派将受到司马懿的逐一打击,因此在高平陵政变后第二年,他放弃自己右将军的职务,从阴平小路投奔自己的杀父仇人蜀汉。一路上夏侯霸多次迷路,粮食吃没了就吃马,在山里走的脚都破了没办法继续前进,找人问路又问不到,幸亏蜀汉知道他千里投奔感动不已,派人把他从深山老林里搭救了出来,后主刘禅还主动跟夏侯霸套近乎,对他说自己的儿子也是夏侯家的外甥。
  得知魏国政坛震荡,而且从夏侯霸那里获取很多情报之后,当年姜维就用兵进攻雍州。这是姜维第二次独立统兵进行北伐。
  此时魏国西线的主要将领有三位:征西将军郭淮,雍州刺史兼奋武将军陈泰,南安太守兼征西将军参军邓艾。姜维首先倚傍曲山修建了两个防御阵地,然后依仗自己熟悉陇西情况的优势,派遣句安、李歆等人联合羌人进攻附近各郡县。陈泰认为姜维大本营所在的曲山阵地虽然牢固,但是距离蜀汉边境太远,运粮需要很多当地人做苦工,而当地羌人对于姜维的劳役肯定也不满,不会一心归附,况且险峻的山地也不利于蜀军救援,因此可以对曲山阵地进行包围。郭淮听从建议,派遣陈泰、徐质、邓艾包围了曲山阵地并且切断水源,蜀军挑战一律不许应战。结果曲山阵地的蜀军惨不忍睹,只能把雪化开以后泡干粮充饥。姜维的救援也遭到陈泰的阻挠,无法突破魏军包围圈。紧接着,魏军按照陈泰的建议兵分两路,陈泰率军渡过白水,郭淮率军渡过洮水,准备切断姜维的后路。姜维及时发现了这个危机,赶紧率领大军撤退回,而重重包围之下的句安和李歆选择了投降。郭淮趁势进军羌人地盘,扫荡蜀军的残部,邓艾又建议说蜀军撤退走的并不远,可能还会回来,需要留兵。郭淮就派邓艾驻扎在白水北岸防备蜀军。结果正如邓艾所料,不死心的姜维派遣廖化在白水南岸结营与邓艾对峙。聪明的邓艾早就猜出姜维是想用廖化牵制自己,而姜维则带兵进攻洮城,结果邓艾抢先一步把洮城占领,姜维无奈,只好真的撤兵,姜维的第二次北伐就这样惨淡的收场了。
  蜀汉这样惨淡其实并非只是军事实力不济,大将军费祎是个坚定的鸽派,他始终不给予姜维足够的信任,费祎认为诸葛亮做不到的事情,其他人更加不可能做到,蜀汉打了很多年,也需要休息。除此之外,蜀汉也是反叛不断,就在姜维这次出兵的前一年,费祎也曾经试图趁魏国内乱,率领大兵进驻汉中,准备北伐,但是大军还没动,涪陵地区就有人杀害朝廷官员掀起叛乱,仓促之间费祎只好派遣老将军邓芝出击平定乱党。或许是害怕内部再有什么事情,费祎这次没有亲自出兵,而是派遣姜维去趁火打劫。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费祎前怕狼后怕虎,本也没有心思去贯彻北伐,自然北伐也不会取得什么出彩的成绩。
  魏国政坛**,蜀汉分歧不断,那么东吴呢?东吴更惨,同样是在高平陵政变的第二年,也就是傻子数,公元250年,八月份吴国人心惊胆战的经历了丹扬、句容、故鄣、宁国多个郡县的洪水以及山体滑坡。对已经行将就木的老人孙权来说,这不是好兆头。况且五月份的时候荧惑星冲入南斗,七月份魁星的第二颗星偏向东边……这说明什么?孙权面对这些灾异恐怕浑身冒冷汗,他终于下定决心对继承人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处理。
  尽管历史上对于东吴“二宫并阙”事件有着多种分析和理解,或是源于士族纷争,或是来自娣庶仇视,但其中总有一个人是不可忽略的,她就是全公主。全公主大名孙鲁班,小名大虎,是孙权最喜欢的步夫人所生的女儿,也深受孙权喜爱,或者说是溺爱。孙鲁班起初嫁给周瑜的大儿子周循,周循早逝后又嫁给全琮,所以一般称她为全公主,或全主。
  这要么是一个权欲熏天的女人,要么是一个愚蠢透顶的女人。
  看一看鲁王孙霸身后的支持者名单,无一不与这位公主有关,尤其是她老公全琮,公开让二儿子全寄支持鲁王孙霸,跟丞相陆逊作对。而全家是江东士族中少有的支持孙霸的家族,可见全公主在其中的运作大有成效。还有全公主老妈的族人步骘,也是鲁王党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按理说,孙和比较贤明,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孙权怎么会突然就改变想法转而喜欢孙霸了呢?孙霸又没有什么佳绩,哪来那么多人支持他?一般来说,既然立了太子,那么大臣如果不是有太大的利益冲突,则不会在其他皇子中再另挑一个出来形成一党来跟太子唱对台戏,反正谁做皇帝不一样,自己怎么都是个臣子而已,即便皇帝对自己感觉一般般,那也差不到哪里去,没必要铤而走险去支持另一个。
  这是一个定理,所以也可以从反方面来说,“两宫并阙”实际上是全公主一手策划出来的阴谋,是她跳出来支持孙霸,利用自己对孙权的迎合以及全家对江东的影响力,使孙霸的人气扶摇直上,最终促成了一个惨案。那么最终谁受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琮虽然是一位将领,但是他身后的政治价值比其本人能力所带来的价值要高的多,再说全琮一直也没有什么太漂亮的战绩,所以全琮得宠,肯定不是因为他本人多牛逼,孙权看上的是他的家族,而不是他本人。在江东的几大家族中,陆、朱、顾、张都是摆明了支持太子孙和的,而孙权跟士族的矛盾也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于是孙权借力打力,以两个儿子作为代价,相继“干掉”了陆逊、朱据、顾谭、张休。名义上的矛盾中心点孙和被废黜,孙霸被赐死。
  魏国和蜀汉有些人可能看不太明白,全公主在这瞎掺合什么?殊不知,全公主的母亲步夫人曾经跟王夫人争过皇后,孙权也的确更喜欢步夫人一些,但是由于朝廷大臣们一致认为步夫人没有生儿子,不能做皇后,所以力挺王夫人,导致孙权迟迟下不了结论,皇后位子一空就是几十年,全公主跟王夫人的梁子老早就结下了。恰巧,太子孙和跟受宠的鲁王孙霸都是王夫人的儿子,全公主从中运作,成功干掉了孙和跟孙霸,还迎合孙权铲除三大家族的势力,双方真是一拍即合。或许是为了嘉奖自己的乖女儿,孙权默许了全公主给孙亮找媳妇的建议,全公主给孙亮找这个媳妇大伙也都能猜个大概齐,无非就是全家的人,他是全琮哥哥的儿子全尚生的女儿。
  “二宫并阙”闹出的动静并不比高平陵政变小,吴国朝野哗然,人人自危。魏国自己虽然还没消停,但是刚刚上位的司马懿总不会放过一个转移人们眼球的机会。于是在这年冬天,征南将军王昶适时的上了一道表文,在对孙权进行了一翻恶意诋毁之后,他建议立刻出兵伐吴。于是,一场荆州大战伴随着动荡的政坛开始在吴国上演了。
  魏国征南将军王昶之前写表文建议把征南将军驻地从宛城搬到了新野,军事上到底有多大优势没能得到检验,但至少王昶距离政治漩涡中心洛阳又远离了150里。司马懿在政变之后曾经广泛争取过大臣们的意见,似乎是想看看大臣们对于他政变夺权有什么反应,王昶在回答的时候大谈勤俭节约、教育考试,一派政变事不关己的态度。
  魏军得到出击许可后迅速出动,傻子年冬天便出兵突破吴国边境防线,取得了一场胜利。转年到了公园251年,王昶命荆州刺史王基进攻西陵,牵制西陵的步协所部精锐使其无法向东增援,同时派新城太守州泰逼近秭归、巫县,震慑蜀军,自己则率领大部队包围江陵。
  州泰方向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一帆风顺。王基方面则好好的戏耍了一下敌军。步协的策略是巩固防御,绝不出击,于是王基做出一副立刻全力进攻的架势,结果自己却偷偷带兵袭击了雄父邸阁,把吴国西陵部队三十万斛口粮搬了个干干净净,还顺便俘虏了安北将军谭正以及数千降兵,除此之外,王基还把当地百姓全部北迁到曹魏境内,并且重新设置了另一个夷陵县用于安置这些百姓。王基取得完胜。
  王昶那一路大部队稍微有点曲折,起先王昶用竹子做筏渡过襄阳与江陵之间的人造湖,击退水边的吴军,然后又用密集发射的弩箭杀退了凿七条地道前来进攻的吴军。此时吴军接替朱然担任荆州地区统帅的是朱然儿子施绩,朱然他本来姓施,后来被没有儿子的舅舅朱治认作干儿子延续香火,所以改姓朱。施绩后来申请过一次改回自己的本姓,孙权没有批准,之后直到孙权去世他才改回自己的本姓。这次曹魏大举进攻已经是自当年文帝曹丕三路大军伐吴之后很久都没有遇到过的了。施绩才能一般,人造湖失利后他撤回江陵,固守城池,王昶一路追杀,斩首数百,到了江陵城下后王昶心生一计,他准备先派五个军的兵力撤退,做出准备回师的样子,引诱施绩出城以便在平地上利用魏国骑兵优势对吴军实施歼灭,同时王昶还把缴获的战马、军械以及斩杀的吴兵头颅进行绕城展示,以激怒吴军。最早的《周礼》上规定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而之后的齐国制度则规定一万人为一军。具体数量多少不一,但可以肯定至少五万人参与了佯装撤退,可见此次魏国入侵荆州的规模已经是近30年间最大的一次。
  施绩上当了,他跟接替了老爸公安都督职务的诸葛融说:“魏军远来,现在人困马乏,我想马上追击,但是兵太少了,不如我在前面阻截,你在后面掩杀。”诸葛融答应好好的,于是施绩信心满满的钻进了王昶的圈套,结果施绩先胜,但是诸葛融并没有率兵跟进,导致施绩大败,部将钟离茂、许旻被斩,军需物资损失惨重。魏军撤退后诸葛融遭到了孙权的严厉批评,但是由于他哥哥诸葛恪正红的发紫,所以孙权也没有进一步进行追究,仅仅褒奖施绩以平息他的怒气。而这也为日后东吴政局动荡埋下了一个伏笔。
  这场荆州大战在公元252年二月份偃旗息鼓,但是还没等魏国人庆祝自己的胜利,四月份的时候就传来了淮南叛变的消息,王凌造反了,他派将军杨弘去兖州刺史黄华那里准备联合起兵,但杨弘和黄华忙不迭的跑到京城了把王凌的事情给告发了。
  上回说到令狐愚病死,儿子王广不积极,导致王凌意图给曹爽报仇的计划泡汤。其实这回王凌也不是准备立刻举兵的,毕竟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帮手。但是王凌现在真正体会了夜长梦多是一个多么准确的词,他的计划遭到破坏,原因是这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阳有个叫单固的人,他爸爸单伯龙跟王凌从前的帮手令狐愚关系相当好,于是令狐愚就想邀请单固来自己的机关里任职,但是单固一直不想去,是他妈妈一直劝,说人家跟你爸关系好才聘你,给个面子吧,不然你爸以后还咋跟人家处?单固碍不过面子,只得去给令狐愚当下手。当时令狐愚还有一个叫杨康的下手,令狐愚跟王凌书信往来密谋策划另立楚王曹彪,杨康跟单固都是知道内情的人。过了几年,令狐愚病死,单固因病停薪留职,杨康被司徒高柔召到京城。《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是个大坏蛋,这里的这个杨康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到京城把王凌的谋划泄露了出去。
  司空王凌谋反的消息不胫而走,一直传到了司马懿的耳朵里。老狐狸气的浑身发抖,前几年升官发财就是想让你消停点,你不好好在家享清福,居然跳出来搞谋反,不整你我整谁啊!三月份的时候你就谎称吴国堵塞涂水准备进攻,我没戳穿你是给你机会,怎么还不迷途知返呢!
  司马懿亲帅大军,从水路南下,同时宣称如果王凌主动投降,那么就可以赦免他的罪行,然后派遣一个叫广东的尚书去王凌那里劝降……这一套咋看着这么眼熟呢?哦,对了,当初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不就是这么对付曹爽么,看来是故技重施了。
  司马懿大军进驻到百尺,王凌害怕了,都怪自己看走了眼,杨弘和黄华跟自己完全不是一路人,现在司马懿进军如此神速,自己根本都没准备好,仗怎么打啊。于是王凌写了封信,对司马懿说:“你太牛逼了,我知错了,我犯的是诛灭九族的罪,但是您也说有诏书会赦免我的罪行,现在我就把自己绑了投降你吧。”结果王凌果然派手下王彧送上了自己的印绶、节钺,然后把自己绑了,去见司马懿,司马懿也的确没有食言,在王凌走到丘头的时候派人解了王凌的绳子,一派言归于好的祥和气氛。王凌也乐了,大咧咧的跑去见司马懿,谁知坐船进了淮河,王凌才发现司马懿是带了军队来跟他见面。开玩笑,都投降了你还带什么军队,这不是来收拾我吗?王凌气急败坏说司马懿欺骗他,对不起他,但是司马懿大义凛然的回答:“我宁可对不起你了,但是我绝不能对不起我的国家。”于是王凌跟司马懿索要棺材钉,司马懿毫不犹豫的就给他了。王凌终于知道司马懿不会饶恕自己,在项县喝毒药自杀,他死前正巧看到好友贾逵的祀庙,王凌对祀庙大声叫喊:“贾梁道,我王凌永远都是忠于大魏的社稷!您如果在天有灵的话现在应该知道了吧!”说完喝药自杀。王凌的几个出色的儿子也都相继被杀,尤其是小儿子才能最高,跑到亲戚家避难,但是被举报,也没能逃过这一劫。
  司马懿进入寿春,令狐愚的旧将张式主动自首做了污点证人,楚王曹彪被赐死。单固虽然抱病在家,但是仍然被司马懿找出来,问他是否知道王凌谋反的事情,单固一口咬定啥都不知道,司马懿把杨康叫出来跟他对质,单固破口大骂杨康无耻,连累别人灭族,最终被处死,而小人杨康则因为口供错漏百出,也被找茬杀掉,看来司马懿也对这样的小人恨之入骨。就这样,淮南闹剧第一季谢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29 07:25 , Processed in 0.30854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