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军为易感人群</p> 同是在水上作战,同是在疫区内行军转移,按理说双方都会得病。为什么史料中多处记述曹操兵马患病并为之所苦,而孙权、刘备的兵马却安然无恙呢?这是因为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免疫力的缘故。
一次大量感染是造成急性发作的原因,导致死亡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多次大量感染的后果当然更是严重,那些先前不曾感染新进入疫区的人群和动物对血吸虫特别易感,又易于发病,发病时症状也分外严重,大多是以高热、肝肿大疼痛、拉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血吸虫病,这类患者在当时条件下大多死亡。曹军南下的主力兵马恰是这种情况。相反,那些吴国(现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等地,许多地方也是血吸虫病重疫区) 长期从事生产、生活或战争活动,经常接触疫水的孙权兵马,虽然也感染并发病,但现存者多是慢性患者,急性期早已过去,特别严重者已经死亡。同急性患者相比,慢性患者因体内有免疫力,且只有在劳累、饥寒等诱因下发生腹痛、拉脓血便等症状,因此对再感染和抵抗力以及在行军、作战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这种差别就是患慢性血吸虫病(弱丁)的刘孙联军战胜患急性血吸虫病(急、重病丁以至于死丁)曹军的要害所在,亦正是所谓“水土不服必生疾病”的缘由所在。
有人认为曹军南下得到刘琮投降的水军,这批降军久居江南,对血吸虫有免疫力。与此同时,刘备的兵马同曹操一样也是来自非疫区的中原地区。言下之意,赤壁之战的双方兵马不存在对血吸虫免疫力的差别。但这并不能说明双方军队在血吸虫免疫力水准上的等同。先说曹军,谁是南征的主力呢?当然是曹操而不是刘表的降军,即使降军许多人因长期生活在疫区有过感染并产生了免疫力,但不能因此说曹操所率的南下主力大队人马也有免疫力,无法防止无免疫力的曹军主力队伍不发生血吸虫病。还有人认为由于四川省一些地区也有血吸虫病流行,所以刘璋派遣的四川援军也有免疫力,可是,刘璋援军的人数比刘表降军少得多,更不足以左右曹操主力的状况。
同样的道理,让我们看看孙权刘备联军。这支队伍谁是主力呢?刘备的队伍在河南被曹操穷追猛打后狼狈逃窜,几乎溃不成军。机智过人的诸葛亮斗胆说出来的只不过一两万人而已 ,所以他才苦心设计结成孙刘联盟以抵御曹军的南侵。很明显,孙刘联军无论从指挥员的任命、战备物资的供应,还是水军的组成都是孙权方面为主。因此,即使刘备军队也是来自中国北方,无血吸虫免疫力,却不影响联军中以东吴人马为主力部队的免疫力。
曹军哪些活动易被血吸虫感染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内凡同水接触者即有被感染的可能,所以不同的活动方式决定了同水接触的频度与时间上的差异造成感染与后果的不同。曹操军队在赤壁之战中有哪些活动感染血吸虫呢?我们着重从行军、训练、作战和生活四个方面来分析。
1. 行军转徙:曹军自河南进入湖北夺取襄阳后,顺汉水而下,追赶刘备经长阪、当阳,然后占领江陵,并以之为水陆军及粮草辎重基地,之后又折向东南,进军巴丘(岳阳)及其附近(如现今的蒲圻、嘉鱼等地)同孙刘联军交战,在战事不利时,除部分守军屯留江陵之外,曹军大部分经江北的乌林、华容(即今洪湖一带)退驻,继而北撤。这样看来,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秋七月至十二月),曹军行军辗转于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及湖南北部的约四十个县份,行程达数千里。在这段时间里,曹操兵马可以说是“兵不解甲,马不下鞍”地奔忙周转。这样频繁的军旅生活大大地增加了同自然界的接触,无论是饮用、洗涤、游泳还是转徙跋涉,无不增加了同水的接触,自然也就增加了血吸虫尾蚴侵入的机会。
2. 训练水军:曹军南征,为了适应两湖地区水乡泽国的水上作战需要,必须克服北方军队不习水战的缺点。所以曹操对训练水军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并且早已付诸实施。远在出发前,就在北方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了。《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称:“ 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可以说,这是曹操为应付南征水战的先期重要准备之一。但是训练的水准、效果如何呢?
曹操军队在严寒季节、有限时间里开凿的玄武池,规模不大,水准不高,训练的船舰数量不足且品质低下,有经验的教练员短缺,这些原因,使之训练的水军不但人数有限,而且技巧亦差。用这样草草训练的队伍去应付两湖的长江、大湖可是勉乎其难啊!果然当几个月后,挥师南下的曹操大队人马面对浩浩大江和大湖不免望之兴叹,江湖的辽阔宽深、风高浪急远非风平浪静的人工池所可比拟。官兵们在感叹之余别无他法,必须采取应急措施,于是乎就地训练水军,而且也只有占领江陵这个重要战略要地后,曹军才有可能组织对水军进行比较正规、比较系统的训练。因为这时候既有刘表部属的水军、训练用的船舰、教练员、场所,特别是时届秋高气爽之季,气温 、水温正适宜下水活动时节。总之,一方面由于主观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条件的现成与便利,因此,曹军南征后的训练水军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并不知道这些活动地区大多是血吸虫病重疫区,以致在船上或下水活动中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3. 战争:赤壁之战,尽管现在对其地点、规模、方式等等还有不同的理解和争议,但对于这次军事行动的两军交战是不能排除的。赤壁之战,除水军以船舰相对、两军以军马、步兵冲突,刀枪剑戟对仗和羽箭的射杀外,还包括前方的侦察、后方对战争、生活物资运输供应等等许多环节和部门的工作。而这些无论是前方战场还是后勤部门,只要在疫区内辗转,无不增加在野外的奔忙,战事活动决定了各项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增加了人马在野外同疫水的接触,从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和加重了感染的程度。
4. 生活:在战争期间,除战争活动是充满危险紧张外,生活也不能悠闲。曹军在赤壁之战中东西转移,训练交战中活动多、强度大,天气炎热时少不了要经常洗濯手脚、衣服以至于游泳洗澡;这些无不增加用水的次数和数量,也就增加了被血吸虫感染的危险。
排除其他诸如疟疾、鼠疫、斑疹伤寒、霍乱、痢疾、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因素影响,我们应当认定,曹操在赤壁之败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军队普遍感染了血吸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