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通往司马昭崇阳陵的小路,被砖场截断。不远处的山坳,即为埋葬“司马昭之心”的地方。
几十年前,这片麦地还有一座大土堆,当地人相传那是“阿斗坟”。
□首席记者 姚伟 文图 学术顾问洛阳师院教授、副院长 张宝明
引子
洛阳、成都、南京三足鼎立,争当老大,这是公元三世纪中国的情形。
最终,成都、南京的“王气”黯然而收,这两座城的著名人物,纷纷来到洛阳,或为阶下囚,或为座上宾。董卓火烧洛阳城90年后,洛阳再度成为天下唯一的中心。
洛阳虽有高平陵之变,但没有激起太大的动荡,原本已有萎靡之象的曹魏政权,因改姓的强刺激,反而得到提振。而曾经积极进取的成都,因力有不逮,逐渐空虚疲惫;曾经无比稳定的南京,孙权去世后,内乱频仍;在三个中心的竞争中,位居中原的洛阳逐渐化优势为胜势。
三国之初,本来是曹、孙、刘相争的格局,“潜伏”曹魏阵营的司马懿夺权成功,进而一统天下,曹操、孙权、刘备的后代,都成为司马氏的阶下囚,这是三国之初人们始料未及的。
“司马昭之心”葬首阳
经偃师市前杜楼、后杜楼,穿越陇海铁路,一条小路径直往北。按照地图所示,这条路直通枕头山陵区,但眼前一座砖场拦住了去路,我们只好朝着地图所示位置,远远地拍照。
考古发掘表明,晋文帝的崇阳陵,就坐落在前面约一公里处的小山丘上。小山丘后隔着一片洼地,即是拔地而起的枕头山——首阳山的一座平顶山峰。据洛阳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周海涛先生介绍,由枕头山俯瞰陵区,恰似簸箕中心横身而卧的灵龟,司马昭其人其心,最终都归于此地。陵区发现墓葬五座,其中一号墓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位于陵区东部,居于尊位;其余四墓分排西侧。
最初听说司马氏的墓区在首阳山,我很有些吃惊:那不是跟曹丕墓混在一块了?这首阳山最早因伯夷、叔齐闻名,那兄弟俩因让国名高天下,后来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篡汉的曹丕埋在这儿,地下遇到前贤会不会不好意思?而司马氏又赶来凑热闹,遇到曹丕会不会不好意思?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稳稳地掌握了曹魏政权,两年后司马懿辞世,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孙子司马炎先后执掌曹魏国柄,废掉三个曹魏小皇帝,最终全盘接管了曹魏政权,洛阳的城门、宫殿等连名都没换,都改姓了司马。
公元254年,高平陵之变后第五年,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曹丕之孙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病死,司马昭接替他当政,更加专横跋扈,玩弄皇室于股掌之上。
曹髦即位前的封号是“高贵乡公”,他的所作所为,倒不负这个封号。年纪渐长的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不愿忍辱苟且,公元260年,19岁的曹髦召见王沈、王经等几位大臣,愤然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坐受其辱,列卿可否助我灭贼?”
尚书王经认为,司马氏掌权日久,党羽众多,“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况且皇帝手中“兵甲寡弱”,应权且忍耐,伺机以图。曹髦说:“朕意已决,便死何惧?况不必死邪!”王沈等见状,怕祸及自身,集体到司马昭那儿告密,唯王经拒绝前去。
曹髦召集了宫中侍卫300多人,仗剑升辇,鼓噪而出。走到皇宫阊阖门,正遇到司马昭手下贾充率兵杀入。曹髦自己挺剑向前,兵将看是皇上,纷纷退却,贾充对司马昭心腹死士成济说:“司马公豢养于你,正是为了今日,只管向前,无须多问。”于是成济用长矛“前刺帝,刃出于背”,捅了个透心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