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2016|回复: 5

“七”之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七”, 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数字, 它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身体, 明显地带有“七”的印记, 人体有“七窍”, 即耳、目、口、鼻七孔。喜、怒、忧、思、悲、恐、惊,在祖国医学里被称为“七情”。

    俗话说: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就是说人到了七岁, 大脑发育减慢, 智力空间就很难再进一步拓展了。







上一篇:为何说《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的战略失误?它是中国第一个不平等...
下一篇:细说贾诩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界中也随处可见“七”的身影。

    天空中的星座有许多都是由七颗小星相连的, 如北斗七星就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组成。昴星团是金牛座中的疏散星团, 用肉眼可以看到七颗星, 因此又名“七姊妹星团”。雨后的彩虹也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合而成的, 光学上用这七种颜色制成“七色板”, 用来证明由七种色光合成白光的原理。


    人体和自然界的这些直观印记, 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人类普遍的“七”情结, 直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古代七尺相当于一般成年人的高度, “七尺”就成为人身的代称, 如俗话说“堂堂七尺男子汉”。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囊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生活中, 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个年头就会出现一些让人头痛的问题, 这种现象在婚姻方面最为突出, 被称为 “七年之痒”。“七出”是封建时代休妻的七种理由, 即无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和恶疾, 丈夫可以用其中任何一条为借口, 命妻子离去。旧俗人死后每七天祭奠一次, 最后一次是第四十九天, 叫“满七”。

    “七巧板”是用正方形薄板或厚纸裁成形状不同的七块小板的玩具, 可以拼成各种图形, 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在人类文化中也到处可见。在西方国家中, 数字“七”具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

    基督教认为上帝用七天时间完成了创造世间万物的壮举, 圣母玛丽亚有七喜、七悲, 主祷文分为七个部分等。

    佛教和伊斯兰教也很尊崇数字“七”, 据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面壁七天而成了正果, 佛教认为万物由地、水、火、风、空、识、根七种本原生成, 佛寺由七种厅堂组成。伊斯兰教认为安拉创造世界用了六天, 第七天休息。西方人还常用数字“七”来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或归纳人文景观、社会团体、宗教仪式等, 如七大美德( 信任、希望、仁慈、公正、毅力、谨慎、节制) 、七宗罪( 骄傲、愤怒、嫉妒、肉欲、贪食、贪婪、懒惰) 、七重天( 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水星天、木星天、土星天等) 、七大洲(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七大奇观( 埃及吉萨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摩索拉斯陵墓、阿耳忒弥斯戴安娜神庙、罗得岛巨像、奥林比亚宙斯神像、亚历山大灯塔) 。


    我国古代天文学中, 有二十八星宿, 它们按东、西、南、北分为四方, 每一方包括“七宿”。

    古人认为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都能照耀天下, 就合称为“七曜”。

    人们还从不同的音乐中制定了“七音音阶”, 创造出了千变万化的美妙音乐。

    我国古代还有“天子七庙”之说, 汉代贾谊《过秦论》中的“七庙隳”, 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中的“七”更是大量存在。古代儒家把《论语》《孝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奉为经典, 称“七经”。西汉时, 枚乘著文假设吴客述说音乐、饮食、车马、游观、田猎、观涛和论道七件事来启发楚国太子, 题作《七发》, 称为“七体”, 后代文人纷纷效仿, 如张衡著《七辨》、曹植著《七启》。

    东汉建安年间,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钖瑶、刘桢七位文学家共同促成了五言诗体的确立, 被称为“建安七子”。相传三国时曹丕让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 否则就杀掉他。曹植随即作出, 避免了杀身之祸, 后来就用“七步才”指敏捷的文才。魏晋时代,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七位名士优游山林, 时人称为“竹林七贤”。明代作家张溥读书时, 每次都要抄录七遍, 就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七录斋”。明代还有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为代表的 “后七子”, 在当时文坛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古代文人还喜欢用“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诗体形式来表情达意。

    其中唐代的王昌龄在七绝上成就最高, 被誉为“七绝圣手”;唐代崔颢的《黄鹤楼》诗被誉为“唐诗七律第一”。


    古今中外还有“七仙女”、“七夕相会”、“七擒孟获”、“七日大洪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传说故事, 不胜枚举。正因为数字“七”在人类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无怪乎人们对“七”情有独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111111111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3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有7的影子  七大洲  一星期7天  七星彩  头7 尾7 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26 07:03 , Processed in 0.5195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