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541|回复: 2

[闲聊]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圣”关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十步一杀 于 2020-7-17 11:17 编辑

  其实用武圣来称呼关羽是不够严谨的,但大家似乎都喜欢用武圣来称呼我们的关二爷,所以我打了双引号。纵观关羽的一生,虽然温酒斩华雄、过关斩将等情节是演义虚构的,但是斩颜良、封印挂金、刮骨疗毒、水淹七军以及一生视兄弟情义重于生死,足以令关羽载入史册,为后世所推崇。但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关羽似乎还不足以封圣,但为了迎合大多数人,我在文章中还是以武圣称呼关羽。
  关羽,字云长,蜀国著名将领,位居五虎将之首,武艺高强,一生重义,在《三国演义》中拥有许多经典片段,在游戏中令人又恨又爱,那么历史上的关羽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出道逢知己,生死相随,一生不弃。每次玩游戏抽卡时想起刘备刚出道时就抽了两个SSR,忠诚度还是——(生死相随,一生不弃)的,心里就羡慕不已。关羽字云长,乃是河东人士,少年时因为杀人而逃亡到了涿郡,在这里,关羽遇到了刘备与张飞,因此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桃园结义传唱千古,武圣关羽光照千秋。当年小学时看到桃园结义,我差点就跟另外的两个同学结拜了,后因我年纪最小,我又想当老大就不了了之。或许在关羽身上,许多的故事都是后人虚构的,如温酒斩华雄等,但是,他和刘张的兄弟、主臣情谊,则是完全真实的、见诸历史的。我是从心底里希望有这么两个小弟,忠诚又能干。
  降汉不降曹,义之典范。建安五年春,曹操东征刘备,刘备大败,关羽被曹军所擒。曹操对关羽礼之甚厚,希望能让关羽投到他的麾下。关羽重义,既不肯抛弃大哥,又不能直接一走了之,便许诺为曹操立功之后离开。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都可以看出曹操对关羽的喜爱。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豪宅,宝马,美女,金钱,地位都动摇不了关羽的决心。如果是我,我连我老爸性啥都忘了,谁还记得刘备那二货啊!同年二月,袁绍派遣大将颜良进攻白马,曹操令张辽和关羽前去支援,关羽于万军之中斩颜良于马下,遂解白马之围,声名大振。我就得白马之围就是关羽装逼的开始,过五关斩六将虽然是演义上说的,但我觉得曹操多多少少都会象征性的阻拦下。我记得玩游戏的时候,打过白马之围之后,关羽的台词变,遇到敌将就说:“汝比颜良文丑如何?”这让我又想起B站上的鬼畜视频。
  再归先主,义无反顾。关羽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刘备的身边,此时刘备蛰伏于荆州刘表处。赤壁之战后,刘备尽取荆州六郡,后带兵前往益州,拜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在诸葛亮也前去益州增援后,便一人统领荆州军务——五虎上将中,关羽是最经常能够独立领军的一人,可见关羽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在刘备得到益州之后,还发生了一件趣事。马超归降后,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都亭侯,骄傲的关羽听说这件事后心有不服,诸葛亮回信表示马超比不上他,并称关羽为“美髯公”,关羽看后大喜,这才了却此事。感觉我们的关二爷有时候像个小孩一样,邀表扬后还到处说,有点小傲娇。史上很多人都说这时候的关羽如何的傲慢之类的,我觉得不全是,关羽傲是天生的,不是这时候才有的。只是为什么会在这时候特意放大或者说特意表现出来呢?第一:震慑人员。俗话说山高皇帝远,远离君主,难免会让某些人动心思,须要让荆州的官员知道,关羽在荆州是手握大权的。第二:试探。关羽想试探益州对马超的态度,还有对荆州的重视程度。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建安二十三年,曹仁引军来犯。二十四年秋,曹操派于禁增援曹仁,正好赶上大水泛滥,关羽借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甚至想要迁都来避其锋芒。这时,刘备在汉中也取得胜利,可以说是关羽个人和整个蜀国的巅峰。不得不说,关羽在襄樊之战打得非常好。我们来重点分析下这场战役。一、魏国的参战兵力在襄樊之战中,魏国投入的兵力有三部分:曹仁部(含庞德、吕常),于禁部,徐晃部。现在逐一分析其兵力。1、于禁七军的兵力于禁所领的七军,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因原曹仁兵力太少,故赶来援助,这部分兵力较为明确。据《华阳国志》记载: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可见,于禁的七军共三万人。有人对此疑问,他们总觉得,七军被大水淹掉以后,仅关羽就俘虏了三万人,按说于禁原来的兵力超过三万吧?其实不然。第一,于禁军被水淹之前,在樊城外围与关羽有所战斗,战况并不激烈,且有庞德部支持,兵力没有损失,反而极可能将关羽军消灭了部分。史载庞德曾用箭射中了关羽的额部,看来,关羽在这些零星的战斗中是吃了亏的。第二,水淹七军之时,汉水溢出河道,倾泄在樊城周围的战场。照道理,关羽是水陆联合作战,关羽步骑军必屯军在汉水不远,而于禁屯在较为远离汉水处。当水势到达于禁军营时,必然变缓。好比用“水龙头”往大池中注水,虽然“龙头”处水势汹涌,但池中水的水位却是缓慢升高的。因此缘故,于禁的三万兵都来得及逃生。他们对周围地形比较熟悉,水位上涨时,纷纷跑到周围的高地上避水了,只会有极少数兵意外死亡。当然,粮食啊,辎重啊什么的,绝大多数都被水淹掉了。第三,天亮时,关羽用水军来攻,因为于禁军都在高地上避水,没有抵抗能力,于禁下令投降了。只有极少数如庞德尚在顽抗。登高战死的,显然是属极少数。如果将两个“极少数”(淹毙+登高战死)忽略不计,则于禁的援军正如《华阳国志》所记载: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引号为本人所加)2、曹仁部兵力曹仁屯樊的兵力有一个基本的参考数据。据《三国志 曹仁传》记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曹仁部在樊城才几千人,根据三国志的用语习惯,可能仅两三千人,最多不超过五千人。属于曹仁部的兵力,另外尚有:襄阳城内吕常所率的兵力、及在樊城外与于禁部联合作战的庞德部兵力。这两部分兵力推测起来也不会多。三部分兵力总和,以一万人计算比较合理。有一种论点,为了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硬说曹仁原来的兵可能不止一万,这一万兵是被关羽打败之后剩下的。“关迷”们为了证明曹仁兵力宠大,搬出《武帝纪》中的“初,曹仁讨关羽”的记载,硬说曹仁原本打算进攻江陵,因此必然曾有一支宠大的军队。这种论点是极其荒谬的。第一、当时魏国并无进攻江陵的战略曹仁部屯樊城的阶段,魏国在东线连年与东吴作战,后来又在汉中与刘备作战,兵力已经吃紧了,再加上魏国内部不断出现叛乱(仅《曹仁传》记载,就有苏伯、田银,侯音等部的叛乱。此外如魏讽、孙狼的叛乱也在此期间),短时期内不可能有进攻江陵的打算。须知,要进攻江陵,就要打算消灭整个关羽集团,这显然属于重大的军事行动,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是不能轻意发动的。第二、《武帝纪》中的所谓“讨关羽”,并非指进攻江陵,仅有“抗击关羽”之意。先看史料《三国志 武帝纪》:(218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再对照一下《三国志 曹仁传》的记载: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对照《武帝纪》与《曹仁传》可知,所谓“曹仁讨关羽”,指的仅仅是曹仁镇守在荆州,抗击关羽的进攻(或骚扰)而已。《三国志》是以魏为正统的,有多处是这样使用“讨”字。譬如,后来诸葛亮北伐魏国,魏国抗击诸葛亮的入侵,用的词汇就是“讨亮”。这里的“讨亮”,并不是指发动兵力进攻蜀国的诸葛亮军,不过就是抗击诸葛亮入侵而已。另外两个例子,《于禁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徐晃传》: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这两处,都把曹仁在樊城抗击关羽,称为“讨关羽”。第三、曹仁在樊城所屯的兵力,本来就很少。前面引用《曹仁传》: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曹仁仅几千人的兵力,没打多少时间就“粮食欲尽”了,可见原本粮食就不多。因此,樊城之前不可能屯有宠大的军队。再说,樊城是个小城,也无法屯集太多的军队。3、徐晃部的兵力徐晃的军队,史料记载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这部分兵力大多临时征集的新兵(《徐晃传》“晃所将多新卒”),人数少,战力差,所以曹操明令“须兵马集至,乃俱前”(《徐晃传》)。第二部分是曹操陆续派遣的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每营以千计,约一万二千。这两部分兵力总和,以1.5~1.8万计算较为合理。总和以上三部分兵力,襄樊战役中,魏国参战兵力为:曹仁部(含庞德、吕常军)一万,于禁部三万,徐晃部不足两万,合计五六万兵力(其中被大水淹掉三万兵)。二、蜀国的参战部队,关羽进攻襄樊的兵力可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期进攻襄樊的兵力,第二部分是水淹七军之后,关羽又抽调的后续兵力。两部分兵力的数量,史无明载,分析如下。1,首先估计一下荆州地区的总兵力刘表时期荆州兵力为十万以上,关羽所督荆州少了北部,后来又失去了东部,但荆州北部的兵力如刘备部、刘琦部都归了刘备。东吴夺荆州东部时,215年,关羽一次就出动三万部队,荆州地区总兵力自然比这个要多出许多。参考一下,刘备死时,蜀国兵不满五万,但七年以后,仅靠一个益州,兵力就暴长到13 万之多。荆州有良好的基础,刘备刘琦赤壁战前就有两万兵,后有刘表的“降曹军”在赤壁之战后溃散,有数万兵源可以利用,且荆南四郡被战争破坏极少,可大量征兵,前后有近十年的时间,恢复到十万不成问题。考虑到被刘备、诸葛亮先后带走了约四万,算下来,219年关羽在荆州有近六万人,是很合理的。此外,215年刘备从蜀中来争荆州时,带了五万兵,是否全部带回去了,史无明载,或许留了部分兵给关羽了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219年荆州全境的兵力以6万计算,是个客观的估计。2,关羽第一波进攻襄樊的兵力这部分兵力,至少有三万多。依据是:第一,魏国派了三万兵来援助防守。用兵的规律,处于防守时,有以逸待劳、后勤便利等优势,其用兵数量一般少于来犯的进攻兵力。如果关羽兵势不大,就不必派三万兵来援助,须知当时魏国刚刚在汉中失利,兵力并不富裕啊。(当时的魏国并不知道来进攻的关羽,竟然还被后人封为“武圣人”啊,呵呵)譬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力浩大,魏军也只派了五万兵(根据诸葛亮所称,这个五万兵少于诸葛亮的兵力)。第二,关羽远出主动进攻襄樊这类坚固设防的城市,且明知魏国会迅速增派步骑来援,如果没有三万以上的兵力,纯粹就是找打。3,关羽第二波增援的兵力由于东吴假装与关羽友好,使关羽丧失警惕。为了攻取樊城、襄阳,关羽不断地调拨荆州守军开往襄樊前线。事见《三国志 吕蒙传》: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此处,“稍撤兵”,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逐渐撤兵”之意。这部分兵力不会很少,估计应有一两万人。依据如下:第一,荆州后方的兵力几乎被抽空,使傅、糜不战而降。虽然傅、糜两人对关羽很不满,但也不会因此就要主动背叛刘备。何况,关羽进攻襄樊以后,还委二人以重任,可见,关羽与傅、糜二人的关系也并没到水火不容的程度。如果荆州的兵力充足可堪一战,他们是不会轻易投降的。三国时,有几千人守城,就很难迅速攻下,这种战例很多。因此,关羽撤兵以后,荆州全境兵力以一万为上限(但是呈分散配置)。作个减法,荆州总兵力近六万(以6万计),第一波带走了三万多(以3.5万计),最后剩下的最多一万(以1万计),可见,第二波兵力有一两万人(以1.5万计)。第二,《吴书》大记特记了吕蒙、陆逊是如何欺骗关羽的。《三国志 吕蒙传》: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三国志 陆逊传》有大量篇幅记载此事: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此处略去几百字)羽览逊书,有谦下自托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可见,吕蒙、陆逊对关羽的忽悠,效果很显著。使关羽把原本守卫老家的兵力的很大部分,都分批撤到襄樊前线去了。这部分兵力,以“一两万人”计算,显然是恰当的。如果这部分兵力太少,《三国志》就没有必要大书特书东吴如何如何定巧计欺骗关羽了。第三,关羽能同时包围襄阳和樊城两座城,还要分出水军控制汉水,没有充足的兵力(四万以上)是难以办到的。关羽围城并不是全靠大水的帮助,水退之后关羽继续围城,直至被徐晃击败才撤樊城围。第四,关羽的兵力,第一波3.5万、第一、二波总发兵以五万为下限。但考虑到关羽经作战损失、徐晃打击、东吴攻心之后,竟然全军溃散,因此估计关羽前后用于进攻襄樊的兵力不会多于五万。总和关羽第一波第二波攻襄樊的兵力,蜀国参加襄樊战役的总兵力,约五万。总结全文,襄樊之战魏、蜀两国参加兵力如下:魏国总兵力不足6万(其中三万被汉水所淹),关羽的总兵力为5万。虽然不是想象中的兵力悬殊,但不要忘了,关羽是进攻方,曹魏是防守,还是坚城,易守难攻。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所以,孙子用兵的法则是,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关羽敢用5万攻打坚城6万,还是大胜,你觉得如何?
  英雄气短,名将落幕。然而,此时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守将糜芳、傅士仁投敌,曹操又令徐晃前来解围,关羽前不能拿下樊城,后不能回到荆州,不得已败走麦城,于临沮被斩。一代名将就此落幕。很多人说,蜀汉在荆州的失利在于关羽的决策失误,在于关羽的傲慢。我只能说这锅甩得真好。在水淹七军后,曹操不仅派大将徐晃迎击关羽增援曹仁,还亲自率领大军做后援,甚至还将防备东吴的张辽等将领调来支援。对于东吴来说,张辽等人都去支援樊城了,意味着自己在江淮一带的防御压力明显减轻了,这也是其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关羽的重要原因,换而言之,曹操调动合肥的张辽,就是在向孙权示意,你全力攻打关羽,我不会在从合肥偷袭你。进一步来说,关羽水淹七军,已经打破了荆州一带的平衡,促使曹操和孙权由对抗转变了联合。因此,曹操一方继续拖住关羽,而孙权则派遣吕蒙偷袭荆州,就关羽来说,终究是双拳难敌四手。于是,在两大势力的包夹之下,关羽最终败北。然而,你看看蜀汉在这期间又有何作为?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率部攻打樊城,八月水淹于禁七军,十月底被徐晃打败,从樊城撤退,十一月败走麦城,十二月被杀。从这份最后的人生活动轨迹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关羽围攻樊城至少有三个月的时间。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从长安出发,穿过斜谷进入汉中,与刘备对峙了一个月之后,曹操于五月份率军返回长安。七月,曹操听闻关羽攻打樊城,马上准备从洛阳南下解救曹仁,后经桓阶劝阻,曹操自己驻军在摩陂,派殷署、朱盖等共十二营军队去增援徐晃。另一方面,孙权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率兵攻打合肥,暗地里却与吕蒙积极谋划攻打关羽。而在吕蒙占据江陵后,孙权也于十一月份到达江陵亲自坐镇指挥。再说刘备。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在沔阳设坛场,举行盛大的称王仪式,立儿子刘禅为王太子,提拨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守汉川。之后,刘备回到成都主持各项政务,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其余的人按照等级都有升迁。除此之外,我们再也看不到任何有关刘备的活动记录。打曹魏这么大的一件事,我们的蜀汉君主以及益州,汉中大军集体沉默。
  陈寿评价关羽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并有国士之风,然而刚而自矜,以短取败,这大概就是对关羽最客观的评价了。





上一篇:今日份新闻简报
下一篇:下午场的闲聊趴
 楼主| 发表于 2020-7-1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果断回帖,如果沉了就是我弄沉的很有成就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7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哥顶的不是帖子,是寂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29 03:39 , Processed in 0.9976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