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中原第一悍将:蒙恬是如何枉死在小人之手

2014-6-17 17:04| 发布者: 三国文化博览| 查看: 735| 评论: 0

摘要:   秦始皇在平定六郡、一统中国的过程中,蒙恬可谓是其不可或缺的顶梁大将。秦朝确立后,也是由于蒙恬的存在,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见其威名。  除了北逐匈奴,蒙恬还率军收复了河套等地,修筑了举世闻 ...

  蒙恬之死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一代名将,殒身于捏造之罪,其冤情之大,令唐太宗都无不叹惋地说:“朕观最冤的是蒙恬”。

  蒙恬的忠义最终让他选择了冤死,他在临终宁可将罪过归咎于自己挖断了地脉,也不肯反抗他效力一生的国家,其遗言更让后人看到了他大忠大勇的真性情!

  蒙恬含恨冤死后,部下将士悲愤万分,将其遗体葬于陕西省绥德城西大理河畔,数千万将士用战袍兜土成墓,状似山丘。传说,蒙恬的部署官兵,因感怀将军恩德,悲愤将军枉死,遂一个个自尽于将军倒下的地方,鲜血竟染红了刻有将军遗言的石碑。

  造笔造筝之说

  1.猎兔取毛制笔

  传说是蒙恬将军创造了毛笔,历史上对此也有相关的记载,还有一些关于他造笔的传说故事。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在外地征战。他需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王。那时,人们普遍用竹签写字,可竹签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很不方便。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顿生灵感。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兔毛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捡起来后,却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

  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毛竟变得非常柔顺,写起字来流畅无比。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兔毛的油脂经碱性水的浸泡而被中和掉了,因此变得柔顺起来,这便是蒙恬创造毛笔的传说。

  2.狐、狼报恩之传说

  传说,一次蒙恬将军出外围猎,经过古庙时,一只狐狸和一只黄鼠狼突然从中窜出。蒙恬刚要张弓射猎,只见狐狸和黄鼠狼已伏地作揖,似在求饶,眼角甚至滴下泪来。蒙恬见状,顿生恻隐之心,便将它们放生了。

  没过几天,蒙恬忽接到始皇遗诏,要赐他自尽。蒙恬虽然心知是奸佞欲陷害自己,假传遗诏,但心中仍为秦氏江山不稳而悲痛。沉思中迷糊入梦,只见两少女跪拜于他前面,自称是前日被他放生的狐、狼。

  她们知道将军受奸人陷害,更明白将军忠义,必然会以死报国。她俩深感将军活命之恩,却恨自己无力救助将军,遂一同撞壁而亡。蒙恬救之未及,忽然惊醒,果然看见地上有一狐一狼两具尸体。蒙恬将军不禁潸然泪下。

  得知扶苏已死,又感慨梦中情景,蒙恬毅然决定以死报君。但他仍然惦念秦室江山,欲书忠谏一封,警示秦二世。可身边并无纸笔,只有已死的狐、狼,他深深地叹惋,不由自主地顺手抚摸狐、狼周身,竟觉狐尾狼毫柔而坚韧。

  蒙恬内心一动,便分别揪下一撮狐尾狼毫,束于木杆,蘸其唾液,随意画于地上,竟显出痕迹来。他当即撕下袍袖,咬破手指,以热血为墨,奋笔写书。蒙恬死后,其部下将士发现了他临终所造之笔。从此,毛笔的制作和使用逐渐流传于全国。

  3.历史记载

  历史上也有蒙恬造笔一说的相关记载。蒙恬率军伐楚时,曾南下到中山地区,他发现那里的兔毛很柔顺,就用来制笔,毛笔也随之而现世。

  湖北云梦秦墓中出土的三支竹杆毛笔,笔管由竹制成,并在其前端凿孔,将笔头插在孔中,另做一支与笔管等长的竹管做笔套,将毛笔置于笔套之中,再用胶粘牢。

  笔套中间镂有8.5厘米长的长方孔槽,竹筒涂以黑漆,并绘有红色线条,与现在的笔及其制法已经很接近,显然这种笔比早有的楚国笔要先进些。

  在一些古籍中都提到过蒙恬制造毛笔一事,如“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崔豹《古今注》)。《太平御览》引《博物志》中也载道:“蒙恬造笔。”

  还有传说称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因而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也有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通晓制笔之术,被供为“笔娘娘”。蒙恬与夫人将制笔技艺传授给村民,当地笔工还特别建造了蒙公祠来纪念他们。

  每逢蒙恬和卜香莲的生日,村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敬神庙会以示尊敬。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笔”字:“秦谓之笔,楚谓之聿,吴谓之律,燕谓之弗。”先秦书籍中没有“笔”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现了,由此可知笔在先秦时代就有了,秦始皇只是统一了笔的名称。

  现已出土的文物也证明,远在蒙恬造笔之前,毛笔就诞生了。因此,蒙恬虽然不能获得毛笔的专利权,但他制造的毛笔精于前人,对毛笔的改革是有贡献的。

  清代的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的“造笔不始蒙恬”条中写道:“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这样评论“蒙恬造笔”一说是比较恰当的。

  4.造筝传说

  历史上,民间还流传有“蒙恬造筝”的说法。汉代应劭着《风俗通》记载:“仅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后人根据这段文字,又有如下说法:“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后加十三弦。”

  不过,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并没有蒙恬造筝的记载。《旧唐书?音乐志》也称筝非蒙恬所造:“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同而弦少。”《风俗通》虽对此有所记载,但也只是以猜测的口吻来说,并不确定。

  由于此方面的史料记载很少,究竟造筝者是谁,尚未分明。或许与造笔之说类似,蒙恬只是筝的改造者罢了。

  后人也许并不在乎毛笔与古筝的发明者是否是蒙恬,只是想从这些传说故事中了解脱下战袍后的蒙恬将军的另一种生活,表达对将军的敬仰之情。无论从哪方面去看,蒙恬将军都不愧是闪耀在那个时代的一颗金星。

12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8-3 00:00 , Processed in 0.3182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