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这就是宋太宗儿子的水平了。 至于坊间流传甚火,狸猫换太子的仁宗,当然应该是个好皇帝,可是,性格也太好了,那个包黑炭常常就不把他当回事,当面顶撞他,甚至唾沫星子直喷在仁宗的脸上,那是家常便饭。 据说包黑炭白天审阳间,夜晚审阴间,这要换一个皇帝,估计包黑炭很快就能专职夜晚审阴间的差事了。 仁宗时期,对西夏的战绩也很是不理想! 神宗皇帝脾气还算大的了,但是,意志也不够坚定,天性中懦弱的一面时刻存在,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宋神宗当然也脱不了干系。而且,由于变法产生的道德堕落问题,使北宋的世风日下,宋史奸臣传中提到的吕惠卿,章敦,蔡确,曾布等人,都是变法创造出来的人物。 我们不能说他们这些人是纯粹的坏人,但是,算计别人肯定是一套又一套了,绝对不能和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人比。 变法最终变出了蔡京这样的大人才来! 徽,钦,高三个活宝的性格,我想很多朋友都比我熟多了,我就不多介绍了。徽钦之时,六贼横行,赵高上位,重用缪丑,把一个好好的国家,弄的血性全无。 把宋太宗一支的这些个皇帝拿出来一分析,我们就发现一个共通点,这些皇帝都是性格比较懦弱,厌恶战争,后面几个更是喜好吃喝玩乐,风花雪月。 自从赵构同志无后,又梦见宋太祖厉声喝道:还不快把皇位还给我的子孙!赵活宝一身冷汗,浑身战栗,果然把皇位还给了宋太祖一支。 我们看宋太祖这一支:孝,光,宁,理,度,端等。 宋孝宗是八贤王之后,八贤王其实是一个理想化的好王爷,是忠臣的大靠山,好帮手,有说八贤王的原型就是太祖的儿子赵德芳。 赵德芳的历史记录比较少,因此,他23岁就莫名其妙的过世,但是,他的哥哥赵德昭却有故事载在史书中。 太宗因为征辽惨败,就闹脾气,赵德昭为众将出头,结果被太宗奚落,一怒之下,自刎而死。 从这一点看出,太祖一系的,还是很有些,士可杀,不可辱的血性,不像太宗一系的,任由老婆女儿被人凌辱,还如缩头乌龟,卑贱的活着。 宋孝宗有朝气,有血气,一上台,就誓师北伐,虽有符离之败,然而,胜败乃兵家常事,说实话,北伐本身并无过错,只是太仓促了些。 宋宁宗时开禧北伐,之所以没有建树,原因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宋宁宗本人不完美,韩侂胄历史评价也不高,然而,从抗金层面,两人曾经也是一腔热血,只是,“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由于高宗缪丑时期的错误国策,发展到这时的南宋,苟且偷安的势力太大。 后面的理,度等,根本回天乏力。 因此,我一直认为,孔明坚持北伐的策略是正确的,人是有惰性的,特别是饱暖没有问题时,人一般想的不是什么收复中原这种困难的事,而是最原始的思淫欲。 而思淫欲的结果,就是荒怠政事,慵懒散漫,若周边没有强敌威胁,还能烧一柱高香,感谢上天眷顾;若是强敌压境,那只有死于安乐的份了。 在被太宗一支的最后两个贱人折腾掉北宋后,贱中之贱超级贱的高宗横空出世,配合上奸中之奸超级奸的秦缪丑,宋高宗不但阉割了自己,还毁灭了南宋的黄金一代。 李纲,宗泽,王彦,岳飞,韩世忠,刘錡,张浚,吴家兄弟,一整代有血性的英雄豪杰,前仆后继,却最终被狠狠的扼杀了。 主和派从此甚嚣尘上,虽然南宋后期也出过像毕再遇,孟珙,余玠这样的名将,但是,由于“直把杭州做汴州”是主流,南宋的名将没有延续性,像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这样的将领,忠臣是忠,可惜军事才能不足,无法力挽狂澜,也就不可避免的造就了厓山之耻。 写了这么多,我很武断的下一个结论,正是因为宋太宗靠不光明的手段上台,再加上他的性格中的懦弱的缺陷,造就了整个北宋的柔弱,而太宗后代中的极品宋高宗抹杀了南宋初期有血性的黄金一代,虽然,宋太祖有血性的一支重登大统,然而,时势已变,人心已懒,终于让蒙古铁骑能够饮马长江。 我们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和昭烈帝刘备还是老乡,我觉得两个人有一些相似,都是血性很足的男人。 我个人相信,如果两宋从始至终是由宋太祖一支掌控,宋朝的历史定能改写,整个世界史亦能改写,虽说时势造英雄,有时候,英雄也能改变时势! 然而,最重要的是,两宋的历史告诉了我们,懦弱换不来和平,财富换不来和平,一个民族的血性不可被消磨,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尚武的精神要从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系统的提倡,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精神状态,则是最要不得的!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