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金庸的《天龙八部》(特指97版滴)的朋友就知道了,聚贤庄一战,乔峰在对付少林僧人的时候,使出本朝太祖长拳,两三下,就收拾了少林僧人。 所谓的本朝太祖长拳,自然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所创的三十二路长拳,戚继光说是三十二路,金庸说有六十四招。 不管怎么说,坊间公认,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武功第一的皇帝。 这其中当然有演义成分,但历史上,宋太祖的武功高,那也是不争的事实。他曾经面对南唐猛将皇甫晖的十五万大军,直杀入南唐阵中,砍伤皇甫晖,生擒姚凤,这样的帝王个人单挑战绩,恐怕只有刘宋皇帝寄奴刘裕可望其项背。 话说赵匡胤他爹赵弘殷,我们要是翻阅一下他的履历,那也算是战功赫赫,五代时期的名将,所谓虎父无犬子,生下了赵匡胤这个武艺高强的儿子。 当然,凡是当皇帝的,肯定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赵匡胤出生时也是一会儿红光满屋,一会儿身体呈金色,这简直就是天生的龙种。 另外,有一次骑着烈马跑,结果头撞在城门上,别人以为,宋太祖死定了,为什么,马儿那么快,城门那么硬,按照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原则上宋太祖八成脑浆都出来了,结果,宋太祖一跃而起,继续追马而去,啥事没有! 看到这,我怀疑,宋太祖不但练长拳,肯定也兼练过铁头功。 赵匡胤他爹共生了五个儿子,宋太祖排行第二,宋太宗排行第三。而且不是同父异母,是同父同母的。 这时候,我不禁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这亲兄弟俩,性格的差别就这么大呢? 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心知肚明,宋太祖的皇位来的不正,但是五代十国那会,天下乱的很,谁是真正的皇族血统? 郭威有一个养子柴荣,一个女婿张永德,个人认为柴荣文治武功,不输宋太祖,宋的基业,柴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柴荣命长的话,估计宋太祖只能乖乖的当一个忠臣。 张永德的能力不错,但估计不是王者之命,被宋太祖离间计轻松搞定。 宋太祖皇袍加身后,展开了一系列的统一战争,短短几年,横扫南方,兵锋直指燕云十六州,可惜,斧声烛影,千古之谜。 这时候,赵匡义登场了,有人或许会说,赵匡义的武高很高,为何,他哥哥武艺高强,不是也被他做掉了? 他们忘了,这世上有“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一句俗语吗? 赵匡胤的暴毙,肯定有很深的内幕,你想,宋太祖号称武林高手,从种种实际情况分析,北征契丹时,他的身体贼棒,吃饭贼香,莫名其妙的就过世了,他的亲弟弟,在案发现场的唯一嫌疑人,逃的了干系吗? 宋太宗和赵普扯出一个金匮之盟,又设法除去皇位的最大威胁者后,稳坐龙椅,那宋太宗这人到底怎样。 史书描写他小时候就不合群,别的小孩都怕他,长大后,在太祖的关照下,官位节节高升。 当上皇帝后,最主要的功劳就是灭了北汉,其实北汉在高平之战后,就剩苟延残喘的一口气了,灭北汉,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功绩,相反,高梁河之战,他自己败的骑着驴车狼狈逃跑,雍熙三路北伐,也是大败收结。 这时候,我们不得不怀疑,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为什么战绩相差这么大呢? 我们知道,太祖在柴荣御驾亲征北汉的那一战中,在局势万分危急之时,身先士卒,鼓舞兵士,一战击溃北汉优势兵力,何等威武! 登上皇位后,发出“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的狠话,横扫南方,战功显赫! 两下对比,我们发现,太宗真不如太祖也!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是皇帝是个熊熊,那这个国家怎么办? 可是,太宗为什么不如太祖? 我觉得和基因应该有关系。 一个假设就是赵弘殷勇猛善战的优点都遗传给了太祖,而基因突变方面,包括性格懦弱耍心计玩手段方面主要到了太宗身上。 另一个可能,太宗一直是在太祖的阴影下生活着的,一旦自立,就好比驯养在动物园的猛兽,放在大自然中,反而失去了兽性。 再一个可能,从太祖和太宗的后代也可以窥视出两个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 我们看宋太宗这一支的后代,真,仁,英,神,哲,徽,钦,高。 真宗在著名的澶渊之盟中表现的实在太懦弱了,在宋军取胜的情况下,还派曹利用去谈判,底限是100万两,当然,寇准威胁曹说,底限最多30万两,要是超过了,就取你曹利用狗命。 曹利用心想,你寇准比皇帝还狠啊!还好,他这个外交官的水平不错,还真用30万两(银+绢)达成协议,回来向真宗伸出3个指头,真宗还以为,他说的是300万两,挣扎了一番,说,实在不行,那就给300万两吧!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