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给刘璋的写信发生在建安十九年之前,此时“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可见张飞等人早已入蜀。 问题三,张飞和诸葛亮谁破张裔,取德阳。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飞攻巴西。亮定德阳。巴西功曹龚谌(元丰本与廖本作“龚谌”。钱、《函》本作“龚祺”。刘、李、吴、何、王、浙本作“袭谋”。石印本作“袭谌”)迎飞。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距亮,败于柏下。裔退还。 《三国志·张裔传》: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於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 《华阳国志》说诸葛亮定德阳,《张裔传》则说是张飞破张裔,两条记载其实未必矛盾,这的确可能是张飞和诸葛亮二人所为。 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诸葛亮参与了与张裔的战斗。 《三国志·杨洪传》:亮与裔书曰:“君昔在(栢)〔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 我们无法从这信中看出这场战斗的全貌,但诸葛亮参与次战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按照《华阳国志》,张飞的目标是巴西,而德阳在广汉境内。如果张飞的确在德阳击败了张裔,那么张飞的进军方向该如何解释呢?这里我们从进军路线上分析。 按照《张裔传》的记载,张飞经过了垫江。 《水经羌水》:羌水出羌中参狼谷,彼俗谓之天池白水矣。又东南至广魏白水县,与汉水合,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又南至垫江县,东南入于江。 阆中是巴西郡治,正是张飞的进军目标。在垫江和阆中之间这段水是阆水,张飞从江州出发,路过垫江,再沿阆水而上,就可以到达阆中,这是张飞最可能的进军路线。 从江州出发到达德阳,垫江也是必经之路。所以张飞、诸葛亮和赵云在江州并非马上兵分三路,而是赵云沿外水而上,张飞和诸葛亮继续北上到垫江,再在垫江分兵,张飞北上取巴西,诸葛亮向西北取德阳。 刘备、张飞、诸葛亮、赵云一路上遇到的大多是地方军队,也就是本郡或者本县的军队,很少有刘璋直接派来抵御他们的,但张裔的军队就是这样的一路。张飞和诸葛亮对从成都派来的张裔非常重视,虽然他们已经在垫江分兵,但如果他们的行进速度相差不大,张飞依然在离诸葛亮不远的地方,所以张飞和诸葛亮完全有动机,也有机会重新合兵击败张裔。诸葛亮属于平定德阳的正面军,张飞属于援军,所以《华阳国志》中把定德阳之功归于诸葛亮,而《三国志·张裔传》则说破张裔的是张飞,而事实上这都是二人之功。 虽然在德阳由此波折,但进军路线依然按照原计划进行,张飞继续北上,诸葛亮定德阳后继续向成都挺进。 问题四,张飞收复了巴西多少地方。 从地图上看巴西郡是益州最大的一个郡之一。我们上节分析到张飞进军巴西的路线是沿阆水而上,但即使张飞收复阆水沿岸的所有县,那跟平定整个巴西郡还是很有差距的。所以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张飞并没有平定巴西东部诸县,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刘璋当时也没有巴西东部的控制权,张飞攻下的是刘璋控制的部分巴西。 首先看法正的信。 《三国志·法正传》:今此全有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巴西一郡,复非明将军之有也。 巴西跟巴东,广汉、犍为三郡为什么要分开说呢?因为那三个郡都是刘璋全境控制的,唯独巴西不是。关于巴西东部的控制权,我们要说说更早的故事。 《华阳国志》:璋懦弱少断,张鲁稍骄于汉中,巴夷杜濩、朴胡、袁约等叛诣鲁。璋怒,杀鲁母及弟,遣和德中郎将庞羲讨鲁,不克。巴人日叛,乃以羲为巴郡太守,屯阆中御鲁,羲以宜须兵卫,辄召汉昌賨民为兵。 此事发生在大约二十年前,杜濩、朴胡投降张鲁后,庞羲依然控制着阆中和汉昌。 《三国志·张鲁传》: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关出武都征之,至阳平关。鲁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万人拒关坚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灌)〔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 《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年)九月,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民来附,一于是分巴郡,以胡为巴东太守,濩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天子命公承制封拜诸侯守相。 《三国志·王平传》: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 《三国志·张郃传》: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汉中。 刘备在建安十九年入蜀,但建安二十年巴东和巴西的朴胡、杜濩降服了曹操,到了洛阳,并且被任命为巴东和巴西太守,可见刘备并没有完全控制原来的巴郡。这里还要提一下,巴郡分出巴东和巴西二郡是刘璋所为,曹操并没有同意,所以曹操重新分了一次。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