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三国时期风流人物云集,武将谋士享誉后世的多不胜数,下面就来看看智慧超群的三国十大谋士。
第一名、诸葛亮: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智慧是最耀眼的,无论是未出茅庐就预见三分天下的大智慧,还是与周瑜之间耍小聪明,亦或是与司马懿对阵兵法,诸葛亮的确都是高他们一筹。卧龙先生得之可安天下,三国第一谋士非此君莫属。
第二名、司马懿:本来是一个恃才有点张狂的谋士,但是在曹操的压力下变的极度的韬晦。凭借自身才气获得曹氏三代君主垂青。因为才能卓著,野心隐藏的极深而被君主忌惮,始终不肯授予兵权,直至诸葛亮北伐魏国无人能敌才被君主重用,经过多年忍辱负重经营最终挫败诸葛亮多次北伐,被诸葛亮称为天下第一守城大将。功成后即可被魏主夺取兵权,但是又忍辱负重十多年,直至耗到曹氏宗亲没有杰出人才,剩下个缺乏心智的曹爽,被其一击即中,断了曹氏三代的君主香火,可谓是篡权的千古大手笔。此人位列第二当之无愧。
第三名、陆逊:陆逊本来是一名书生,但颇有才华,曾经为吕蒙献计夺取荆州、擒杀关羽,其才被孙权赏识。关羽被杀后刘备率70万大军向东吴复仇,东吴被打得无招架之力。此时陆逊被任命为都督,他采用欲擒故纵之计把刘备诱到夷陵茂林区域,采用火攻烧掉刘70万大军,救东吴于危难,使得蜀国元气大伤,刘备气急而死。此战堪比赤壁之战,陆逊对东吴可谓有再造之功,其功堪比周瑜。但是周瑜所使计策大部分为短计,缺乏长远考虑,多数被诸葛亮识破,而陆逊的智谋诸葛亮也是猜不透,所以论计谋陆逊胜周瑜一筹。
第四名、周瑜:若论三国之中计谋最强的统帅,恐怕没几人是周瑜的对手,二十几岁便统帅三军、指点江山。他的智谋可与曹操比肩,但曹操是一国之主在这里就不论了。周瑜是东吴的第一开国功臣,辅助孙坚奠定基业,帮助孙权抵挡外敌,赤壁之战立下首功,威名天下盛传,智谋虽然不及诸葛亮老辣、不及陆逊隐忍,但也可以算是顶尖了。
第五名、郭嘉:郭嘉的计谋在曹操阵营可以说是一流的,就是死的太早了。郭嘉在时为曹操屡献奇谋,先后打败了张秀、吕布、袁绍、在荀彧和程昱三位谋士中智谋可谓第一。郭嘉眼光毒辣,连曹操都说“若奉孝在,我必不会遭受赤壁之战这样的惨败”,可见在曹操心里郭嘉的能力绝对超过程昱与荀彧,因为赤壁之战时他俩也在场,却未能帮助曹操取胜。 郭嘉还曾经预言“孙策必定死于刺客之手”。当时,曹军中与袁绍私下有书信往来者很多,官渡之战后,在袁营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敌竹简。在此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 笔者认为郭嘉的智谋可与诸葛亮有一拼,就是死的太早了,不然他的排名可以靠前些的。如果郭嘉能活到曹操死之后,那三国的历史会更加精彩,也许后来的司马懿就不会得到曹操赏识重用了。
第六名、庞统:“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但凤雏先生庞统的表现好像差强人意,他初次建功是帮助东吴向曹操献连环计,以方便东吴火攻,曹操由于爱才所以没有及时看清其险恶用心,所以这种智慧算不得光彩。庞统跟随刘备后由于立功心切而不顾孔明劝阻,虽然帮助刘备名正言顺侵占川地,但是却不幸身死,确实有些可惜了。所以无论是他的才能还没发挥出来还是怎地,论功绩他确实比一流谋士稍逊一筹。
第七名、鲁肃:鲁肃在孙吴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孙权对他非常器重,因为有了周瑜所以他早期没能出来独当一面,但是其才华和见识深为周瑜推崇,所以周瑜死的时候向孙权举荐他,说有此人在主公可以无忧奕。 鲁肃擅长长远的谋略,周瑜思考问题很多时候比较激进,常常得到鲁肃提点和补充,周瑜死后有鲁肃在才制约住了鲁莽的吕蒙,让东吴没有吃亏,不然以吕蒙的性子准会惹出事来。 我们常听说功名的《隆中对》,其实鲁肃在未到东吴的时候也为孙权说了一个《隆中对》,大致意思也是天下将要三分,孙权听后感受良多,并长久与之促膝夜谈。可见鲁肃的才能也是非常了得的,而且还善于外交,赤壁之战前的孙刘联盟就是鲁肃牵头达成的。 而央视老版的《三国演义》对鲁肃拍摄的不够公正,拍的鲁肃太笨了,其实鲁肃更像一个君子,虽然有谋略但不胡来,而是堂堂正正、明明白白的把事情处理好。鉴于以上教训后来高希希导演的《三国》就把鲁肃刻画的比较到位,鲁肃的能力和智谋都展现出来了。
第八名、荀彧:虽然荀彧说他的才能只有徐庶的十分之一,但那只是谦虚的说法,由于曹操比较防着司马懿,所以在郭嘉死后荀彧成为了曹操最重要的谋士。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综上所述,荀彧有宰相之才,在各方面的才干都很出色,若单论智谋他可能比不得以上的诸位,但是若论办事能力恐怕可以比肩诸葛亮了。所以把他排在第八名总觉得有点屈才了。
第九名、姜维:姜维是三国后期的一个大才,可惜的是阿斗不是个好皇帝,诸葛亮死后蜀国国力越来越弱,以至于姜维鞠躬尽瘁还是不能完成诸葛亮遗愿。 姜维初出毛驴的时候连诸葛亮的计谋都能识破,而且文武双全,是个英雄,诸葛亮对他非常赏识,想要把衣钵穿给他。归顺蜀国后,姜维屡献计帮助诸葛亮连战连胜,攻克了好几个重镇,使得蜀军威逼长安。 综合来看姜维的军事才能要大于政治才能,如果他政治才能强的话相信就不会处处受制于朝中奸臣了。但论军事才能姜维与荀彧有一比,也是不可多得的谋士。姜维用毕生精力来完成诸葛亮的遗愿但还是未成功,不禁让人痛惜,从他为蜀国立的功勋、加上他的军事才能以及矢志不渝的精神,把他排在第九名相信没有什么可议论的。
第十名、陈宫:陈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才干卓著,智谋超群。曹操在刺杀董卓后辛亏遇见他被义释,不然就不会有后来名震海内的魏武帝了。 在曹操看来陈宫的智谋比自己要强,但是比较固守礼仪人伦,自己的变通被陈宫看成是奸邪,所以最终离开了自己。如果是荀彧当时和曹操在一起可能就接受了曹操杀掉伯父及家人的做法,但是陈宫接受不了。 陈宫后来遇到王允与吕布,帮助王允招降了吕布,除掉了董卓,但是王允居功自傲不听劝非要把李傕、郭汜杀掉,这才逼二人造反,酿成大祸。后来他随着吕布流亡,为吕布出了很多计策,数次救吕布于危难,但是吕布缺乏主见,不懂的事情轻重缓急,结果导致好的计策不能被合理利用,最终被曹操打败。 个人认为陈宫的才干和智谋都不在荀彧之下,可惜的是没有遇到明主,试想陈宫的性格如果能早些结识刘备也许会被其所用,那么其人生就会是另一番境遇了。 因为陈宫建立的功业有限就求死退出舞台了,所以也是个比较可惜的角色,但他的智谋绝对能排在第十位高于三国中其他谋士了。
三国中的著名谋士还有徐庶、程昱、李严、贾诩、法正、孟达、李儒、马谡、马良、杨弘、郭图、审配、许攸、逢纪、田丰、沮授、陈登、张松、黄权、费祎、董允、杨松、王朗、桓范、邓艾、钟会等,但是这些谋士要么是功绩太少,要么是名气太小,要么是未遇明主(如田丰、杨弘),要么是所在时间太短(如徐庶、法正),要么是心术不正(如李儒、杨松),要么是缺乏实战(如马谡)等,所以很难找出一个来与以上的十位比肩。如果笔者还有遗漏的谋士,请大家加以补正,或者说出能进前十名谋士的名字和功绩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