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都没有人关注过那个被忽视的许姬。君臣关系更铁了,楚庄王收买了人心取得了霸业,那她许姬呢?她被某个人性骚扰(春秋时期的性骚扰事件的严重性远高于现在)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她就应该被骚扰吗? 非常遗憾,中国古代史基本上是男性的历史,没有女人什么事情。我们以闻名遐迩的《三国演义》为例子。在这部作品中,如果剔除那些小妾侍女丫环,全书只出现了三个女性。一个是被司徒王允用作工具,使美人计,让她盘旋在董卓和吕布两个男人之间的貂婵。貂婵就是一件被两个男人争抢的玩具,董卓,吕布败亡后她还背上了“红颜祸水”的恶名。第二个是舞刀弄枪、很不讨家人喜欢的孙尚香。结果她被哥哥孙权和大臣周瑜等人设计,当作消磨敌人斗志的礼物“嫁”给了刘备叔叔。刘备后来发达了,和孙权翻脸了,孙尚香灰溜溜地回到了东吴。后世文人,比如罗贯中,可能觉得这个女人太有个性了,需要向“主旋律”靠拢,于是给孙尚香安排了刘备死后投江殉葬的结局。第三个女角色是祝融夫人。她可厉害了,甩一手好飞刀,连续擒获多名蜀汉大将。可惜罗贯中根本就没拿正眼看她,因为祝融夫人一登场就是西南蛮夷孟获(就是那个笨到被人连抓六次,到第七次还不长记性的孟获)的夫人。“化外之人”,不足挂齿。 歧视,彻底的歧视。女权主义者往往义愤填膺地批判中国古代歧视妇女的言行,为妇女的卑下地位抱不平。古代妇女的一生基本上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不要说有什么事业了,没有赶上被皇帝拉去殉葬就不错了。女权主义者常常举已经被鲁迅等人批判的古代逼寡妇绝食自杀殉节的例子,厉声谴责一位女子的生命难道比不上县太爷的一块贞节牌匾吗?按照某些极端女权主义者的看法,古代妇女要和男子完全平等,不能依附男人,不能被禁锢在家庭里,要干一切男人能干的事情——包括当女皇帝。一些人相信,只要给古代妇女一个支点,她们就能撬起地球。 考古发现和逻辑推理告诉我们:在古代就实现男女平等的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并不合理。楚国君臣的寒碜宴会可以证明古代的物质生活是多么地艰苦。男人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刀耕火种的,到头来常常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古代,人口的分布也很稀少,少得不足以保证多数人行路的安全,少数地方甚至还有虎狼出没。在这种情况下,让妇女,尤其是没有经验的女孩子去从事男人为了生活而奋斗的事业,是不公平的。毕竟男女在体力和精力上存在差距,考虑当时的工作条件,女人未必能胜任耕种、养殖、贩运、交易等工作,远洋航行、挖地采矿、从军作战等更高难度的工作就更不适合女性了。嚷嚷着在古代就要实现男女彻底平等的女权主义者估计都是写字楼里、酒吧里的白领和有闲阶层,站着说话不腰疼。在现在的写字楼里,女人的确能干所有的工作,可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豺狼虎豹斗的古代呢? 那些主张在古代男女就彻底平等的人,实质上是借平等之名行不平等之实的妇女迫害者。 古代妇女的依附地位还有另一层意思:男性对女性的责任。古代妇女既然依附于男性,那么父亲、丈夫和儿子就对她们负有责任,要保障女性的生活和安全。妇女可以免于劳作之苦,免于日晒雨淋。男主外女主内是古人在艰苦卓绝的生活中得出的结论,自然有它的道理。当然,古代妇女的地位并不好,有时还很糟糕。就像许姬一样,衣食无忧,但心情并不好。她的丈夫楚庄王尽到了供养的责任,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楚庄王不应该为了政治考虑,毫不顾及许姬的感受。人生除了吃喝住行外,还有感受、情绪、观念等等内容。在男女不平等的古代,男性可能满足了女性的物质需要,但没有平等、完整地考虑女性的全部需要。也许女性依附男性的历史太长久了,让男性逐渐忘记了对女性平等相待和深刻观察。他们宁愿和无聊的同僚、初识的酒友谈上好几个时辰,也不愿意和妻子平等地交谈一刻钟,并且想当然地安排好女儿的婚事。这是导致许多女性悲剧的根源,才应该是如今的男女平等主义者谴责的地方。 对于楚庄王的难题,如果他不愿意点灯为宠妃讨回公道,也起码应该在事后向宠妃解释清楚自己的考虑,安慰她,感谢她。可惜楚庄王没有做,所以他不是一个好丈夫。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