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历史上最爱爸爸的皇帝

2014-6-17 17:04| 发布者: 三国文化博览| 查看: 563| 评论: 0

摘要:   中国历史上的血脉家族中,最荣耀,同时也最悲惨的,莫过于历朝的皇室家族,开国之际,鸡犬升天;亡国之日,如鸟兽散。能够同时拥有人间极致的富贵,以及极致的凄凉,能够既上过天堂,又进了地狱,能够演绎人世间 ...

  中国历史上的血脉家族中,最荣耀,同时也最悲惨的,莫过于历朝的皇室家族,开国之际,鸡犬升天;亡国之日,如鸟兽散。能够同时拥有人间极致的富贵,以及极致的凄凉,能够既上过天堂,又进了地狱,能够演绎人世间最大悲喜剧的,就是皇室。明代,朱姓是皇姓,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们便成了有明一代最荣耀的家族。很久以来,我们对皇室的研究不受主流人文思想的重视,我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民间,当然是好的,但同时,千万不要顾此失彼,甚至是故意地选择性“遗忘”。对于皇室的批判,我不必多言了。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抹杀的是,在封建社会,皇室除了是权力核心之外,也是教育和文化的核心。从明散曲中,我们看到有不少的曲词就是皇室成员所填写,这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皇家的人文思想,打开了一个别具特色的窗口。

  有菩萨心的王爷

  先看朱有燉,他是朱元璋的孙子,父亲周定王朱榡的长子,他生于1379年,亡于1439年,号诚斋,别号全阳子、老狂生等等。父亲逝世后,世袭周王爵位,谥号为“宪”,后人便称他为“周宪王”。这位朱家的皇孙,堂堂的藩王,最大的特点是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他一生写了31种杂剧,著有2部散曲集,以及较多的诗文。他有一颗菩萨心,对社会和生活有着特别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他的藩王贵族把诗词曲赋当作消遣而已,而他则在自己的散曲创作里,投入了自己巨大的人文关怀。

  青年男子容易被美色诱惑,在500年前的明代,嫖妓宿夜比较普遍,特别是富家子弟,沉湎于花街柳巷,甚至把嫖宿的鱼水之欢,称之为至真至性。朱有燉在这首曲里,就劝告沉湎于鱼水欢场里的年轻人,戒漂荡,回归生活。别说什么风情无边,更不是什么风流倜傥,嫖宿之情就像风中的柳絮一样虚无缥缈,就如同眼睛瞳仁里的花一样不切实际。嫖客与娼妓的情分,都是些虚情假意,逢场作戏,年轻男子千万不要被迷惑,从而荒废了自己的青春。最后,朱有燉做了一个比喻,纸包的汤瓶根本不能用来煮茶,火一烧,纸焚,水洒。他用纸瓶来比喻娼妓与嫖客之间所谓的“你情我爱”,如果,真的信以为真,就像用火去煨烧纸做的汤瓶一样,越投入,就会越愚蠢;越痴情,就会越受伤!“休等叫街时罢”,此句说青年人沉溺于风月场所,花费自然极大,如果痴迷不悟,早晚会耗尽家财,沦落至沿街乞讨。所以,朱有燉劝他们早日醒悟,别等家财散尽、流落街头才悔悟,否则那时一切都晚了。

  朱有燉不但劝诫风月场里的浪荡子,还抱着关爱的态度,劝诫风尘歌妓,劝她们尽快从良,开始正常的人生。

  歌妓者,似乎遭万人唾弃,但是朱有燉则不同,他尊重歌妓的人格尊严,他没有嘲讽,也没有谩骂,而是“劝”,而且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帮助她分析现实。他以平等和亲切的态度,对待一个歌妓,这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室藩王来说,是极其罕见的。

  作者对歌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规劝歌妓从良,有一个稳当当的前程,趁着自己年轻貌美,赶快找个情投意合的人,不然真是一个蠢蛋了!

  朱有燉的《代人劝歌者从良》,最为独特的地方,就是对妓女的平等态度,还有对她们的现实和未来的关怀。他没有歧视她们,没有贬损她们,而是细心劝说,不厌其烦。朱有燉能够跨越巨大的身份鸿沟,能够克服不平等的社会偏见,他的这种对妓女的人文关怀的态度,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非常少见的。

  朱有燉身为皇孙,根正苗红,又贵为藩王,坐拥荣华,但是,他对世间百态、人情冷暖,还是体察得极其深刻的。他的《戒漂荡》和《代人劝歌者从》都通俗好懂,而且劝谕的功能很大,所以在坊间广为传唱,家喻户晓。对于那些迷途男女,这些曲子的确能起到振聋发聩之作用。

  能说单口相声的王子

  朱有燉在明代帝王家族里,应该算是艺术才华最好的一位皇室成员,他的剧本音律谐调,歌舞很多,适合上演,所以流传一时。当时有诗云:“唱彻宪王新乐府,不知明月下樊楼。”明代的皇室,不仅有朱有燉这样的艺术家,还出了很多幽默诙谐之士,比如,有名的布衣王子朱载堉,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朱载堉深受父亲郑恭王儒家思想的熏陶,在日常生活里布衣蔬食,能书能文,且聪颖好学,非常尊重读书人。朱载堉不平庸、不死板,而是非常幽默诙谐。

  相声大师马季、赵炎曾经合说过一段相声叫《吹牛》,彼此吹自己的身高,赵炎说自己高,飞机得从他腰处飞。马季不服,说卫星得从他的脚底下过。赵炎又说,自己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确这没法再高了,可是,马季最后说,自己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赵炎问,你的脸呢?马季回答,我们吹牛的人都不要脸啦!一想起马季的这些绝妙的包袱,就不由自主地笑,而朱载堉的《说大话》堪称明朝版的《吹牛》,这首曲,也很像一个单口段子。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8-2 03:34 , Processed in 0.2387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