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李斯的心态极其复杂,在先帝的眼里,他应该是新班子的成员,然而,老李在某个时候是个很不聪明的人,他把自己和旧有班子捆绑得太紧了,缺乏一点超然的姿态。在关键的时候只想到自保,而不是想到开创政治新局面,他居然屈从了,一个政治人物自私到这个地步,充分暴露了他是政客而非政治家的面目。老李的格局还是没有跳出仓库老鼠的境界。 有人可能奇怪,秦始皇指定一个政策风格完全和自己相左的人继位,为什么呢?政治这玩意很奇妙,上一代元首眼中的接班人,不一定是忠实执行他路线的人,有智慧的元首不一定注重自己政策的顺延,而是注重政策的自然转换,他可能会找一个能改变的人,而不是找一个坚定继承的人。因为有些事情在先帝任上不方便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要给后来人空间。瞧瞧叶利钦指定普金,你就明白了。 赵高的得逞,秦帝国没有及时完成转型,一者因为秦皇的猝死,还来不及动手给扶苏开路;二者因为缺乏沟通,无法断定扶苏有没有领悟父亲流放他的政治动机。倒是北部军区司令蒙恬点明了,当朝廷赐死扶苏的矫诏到来时,蒙恬制止说:“皇上让你监管一支三十万人的精锐军队,肯定不偶然,再等等看。”话讲得很明白,扶苏为什么还选择听命自杀呢?这说明始皇父子处于一种信息未能沟通的状态,从公元前212年流放到公元前210年的三年当中,帝国的管理者和接班人:嬴政扶苏父子,可能没有进行过任何交流,扶苏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任何有效的指示或暗示。因此,扶苏也就没有任何信心去确认这是一次假命令。 很可惜,如狼似虎的数十万北部军团,秦始皇给儿子扶苏的一手好牌,却因为其仁义懦弱的个性给浪费了,这是怎样的坑爹啊? 胡亥没有接上秦帝国的气,或者说在秦帝国要从深水区走上来的时候,他没能换上一口气,于是帝国玩完,而能接上这口气的,则是刘邦。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