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冢虎”司马懿的智慧 与“卧龙”、“凤雏”等飘逸雅致的绰号不同,司马懿的绰号是令人闻之生畏的“冢虎”。其实,从宋元时代开始的民间叙事中,司马懿是以一个可敬、可畏的智者与政治阴谋家的形象出现的。司马懿的大半生都是在猜忌中度过的,自魏武帝曹操开始,司马懿就在层层提防之下治军、理政,而司马氏家族最终还是崛起了。 其实,司马懿在猜忌中最终成功夺权,是与他的生存智慧紧密相连的。他的某些生存哲学,到现在仍然值得人们借鉴一二。 第一,韬光养晦。司马懿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复合型人才。然而,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都对他防范有加,不让他带兵,甚至一度想除掉他。但是,他深知韬光养晦的智慧,对所有安排都毫无怨言,就连被流放都显得非常乐观,他所做的一切无疑使魏国统治阶层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司马懿熟悉“伴君如伴虎”的真谛,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过日子,一直挺到了曹芳孤儿寡母继承权利的那一天,之后便成功发动了高平陵政变。 第二,树立威信。魏明帝即位后,最令他头痛的问题就是如何对付诸葛亮的数十万北伐大军。这是所有将领提升威望与功勋的大好机会,司马懿抓住了这次机遇。他看出了蜀军从益州北进,后勤补给跟不上的致命弱点,采取果断措施,坚壁固守,并抓住蜀军军事部署的失误,在街亭、北原等地将蜀军击败,从而有效地化解了蜀军速战速胜的企图。司马懿采取的战略战术,使得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无功而返,这大大减少了魏国的损失。由此,司马懿在军队中和政坛上树立了威信。 第三,抓住时机,一击致命。魏明帝曹睿驾崩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助幼主曹芳理政,而曹爽将司马懿提升为太傅,实际上明升暗降,间接削夺了他的兵权。司马懿对曹爽的用意自然是心知肚明,他也看出曹爽是典型的“权二代”,在智谋算计上明显不如自己。于是,他用装病骗过了曹爽的怀疑,等到曹爽诸人放心地去拜谒高平陵后,他果断出击,率领兵甲一举控制洛阳,逼迫郭太后下了讨伐曹爽的“圣旨”,从而做到了“师出有名”。而此时此刻,手里握有兵符的曹爽,原本可以借助兵符号召各路军马讨伐司马氏集团,却因为目光短浅将兵符交出。自此,司马氏家族掌控了魏国的大部分军队,司马氏篡权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