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无疑是一尊神,所有和他对过累的将领无一不是被打败了,就算是没有打败,也是要来掩饰一番。(不包括三国以外的其他书籍记载)可能不细心的人还没知道《三国演义》中第一次提到诸葛亮是在哪一回,让我来告诉大家,那是在董卓被诛杀后、蔡邕惨死狱中,罗贯中借“古人”之口来了一断诗句“当年诸葛隆中卧”。可能对三国历史不甚了解的人看了后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如果你稍微有些知识的话,你就应该知道:在蔡邕死的那一年,诸葛亮只有十二岁!不管是什么样的书籍,也包括现在的一些游戏在内,都从未把诸葛亮和“神童”二字联系在一起。那么诸葛亮十二岁又怎么能出仕为官呢?可见《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吹捧,实在是太过分了一些。那么在这尊神的光环掩盖中,有哪些三国英雄被盖住了呢?让我们一一道来。 一、程昱 这是一个间接被掩盖的人物。《三国演义》中借程昱之口说出“徐庶十倍于自己”,然后徐庶又自比萤火、比诸葛亮为皓月,这样一来诸葛亮真是要千倍、万倍于程昱了。其实这是罗贯中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这就是他把程昱和诸葛亮好像当成了同龄人了,这一点在后来的电视剧中也有表现,就是程昱实在是太年轻了。其实据正史记载,程昱是曹营众谋士中最年长的一位,他比曹操还要大十五岁,也就是说程昱要比诸葛亮大四十一岁,说程昱是诸葛亮的爷爷辈都不为过分。而且如果真要拿两人来比较的话,程昱的带兵作战能力丝毫不比诸葛亮差。袁曹对阵时,程昱曾经带七百人驻守郯城,曹操觉得七百人太少,就想要增加两千人到郯城。程昱说道:“如果增加到两千人,袁绍经过时必然就要攻打,要打我是打不过他;但如果只有七百人,那么袁绍经过时就根本不会考虑这座城了。”结果袁绍领兵从郯城经过,果然没有攻打郯城。现在想来,程昱这才是真正的“空城计”。如果诸葛亮也有这个“育、贲之胆”,那么可能他早就进攻子午谷了。所以,程昱是在诸葛亮出场之前的第一个被掩盖的人物。 二、刘备 这一点可能又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其实《三国演义》的中刘备和历史上的刘备相差得实在太远了,就是为了表现他仁慈的形象,罗贯中不惜把刘备的很多精彩的战斗场面都交给关羽、张飞和诸葛亮来分享了。而这三人中,又属诸葛亮分得最多。从诸葛亮一出场,就把六年前的博望坡之战从刘备手中生硬的拿了过来,戴在自己头上,来了一个“军师初用兵”;然后在平定荆南四郡的过程中,主帅也是由刘备变成了诸葛亮;而刘备军事生涯中最大的闪光点——汉中之战,也无情的被诸葛亮拿走了。这样一来,刘备就成了一个在军事上一无所长的人,而诸葛亮在刘备生前无大用的这一事实是被完全掩盖了。不知曾经鞭打过督邮的刘备如果知道这一切,会不会又把罗贯中绑起来打上一通?三、东吴众谋士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很多舌战的镜头,这其中有实有虚,当然也有一些是没有描写的。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原本是子虚乌有,却被作为了重点来描写;而荀彧、鲁肃二人史有记载的“单刀会”却被无情的删除了。而在“舌战群儒”这一段中,东吴的两位丞相顾雍、步骘都被诸葛亮骂得不成人样;江东第一谋士、有“仲父”之称的张昭也是第一个倒霉的人。这就给人一个很普遍的印象:那就是东吴的众谋士要比诸葛亮差得多。其实不然,张昭、顾雍、步骘等人的内政能力至少和诸葛亮是一个水平的;而张昭千古直臣、顾雍滴酒不沾等等,则非诸葛亮所能比的。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就是蜀汉一边的将领往往是最强的,而魏、吴则要差得多。其实真实情况根本不是这样的,但有一点是真的,这便是蜀汉的将领往往作的事都比魏吴的将领要多。这也不足为奇,因为魏吴的文官武将要远远多于蜀汉,人一多了,每人可做的事就要少了;加之蜀汉一边在刘备死后往往是诸葛亮的“一言堂”,所以诸葛亮的形象自然就要高大多了。 四、周瑜 应该说在诸葛亮出场之前,《三国演义》中对周瑜的描写还是基本符合史实的(其实这个描写本来就不多);但等到诸葛亮出场之后,周瑜的形象就立马来了个大逆转。现在有关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比较的文章已经很多了,总之一句话:周瑜属于前三国,诸葛亮属于中三国,两人不是同一时期的人,不具备可比性。然而就因为《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现在再想找到心胸宽广的周公瑾的形象,已经是很难了。 这里需要为周瑜正名的是:赤壁之战是周瑜为主将的一场战争,刘备一边的主帅是刘备,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起的作用只是一个说客而已;南郡是周瑜取下后,刘备前来见周瑜,说要一点地盘,周瑜分江南地给刘备的;至于《三国演义》中的“三气周瑜”,则更是杜撰出来的。 五、鲁肃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