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魏代汉。400年的刘汉彻底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三个国家。中原的魏,西南的蜀,江东的吴。我们知道这个时代是地主的时代。在光武帝选择地主阶级做为国家立国之本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这个国家下一次的改朝换代。必将是一次大分裂。无数的地主割据小到一村一寨,大到跨州并县。地主之间,皇帝与望族之间阴差阳错的形成了一种平衡。直到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打破了这个平衡。地主阶级在无压制的割据起来。 小地主逐渐发展成大地主。大地主吞并其他大地主。成为军阀。各军阀混战数十年。公元220年魏国建立公元221年蜀汉建立公元228年孙权称帝。经过40多年的军阀混战。印了这句:多少英雄豪杰,都付笑谈中。终于瓜熟蒂落。天下三分。魏蜀吴,三个政权。细看之下三个政权内部又有无数的地主阶级。几乎所有三国里面数的上名位的大臣。都是地主阶级。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三个国家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内部的整合却刚刚开始。 面对国家内部的不团结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办法。蜀汉政权用的是笼络一部分压制一部分。内部最不团结。灭亡的也最早。东吴政权则是把吴国的利益融入每个地主阶级的利益里。挟裹着江东士族集团对抗天下士族。结局已经注定,但是其存在时间是最长的。魏国采取了九品中正制使得地主阶级逐渐分化成士族与庶族。使得士族代代为官。更加有意愿为国家效力。所以魏国最为强大。但是也正是由于九品中正制使得最强大的家士族越来越强大。所以最后被强大的士族取代。 我们首先来看看蜀汉政权蜀汉政权内部大概分成三个部分。在北方时期起家的嫡系集团。代表人物关羽.张飞.简雍.孙乾等。在荆州时期发家得荆州集团。代表人物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入蜀后的益州集团。益州集团的代表人物是李严.吴懿.法正等。 为什么刘备手下会如此的复杂呢?我们知道刘备一生实际是颠沛流离的。最早是平定黄巾军有功。得封平原令。后来投靠了老同学公孙瓒。觉得公孙瓒不靠谱,转投了陶谦,陶谦死后实际控制了徐州。接着又没守住。让吕布夺了去。转投曹操,帮助曹操灭了吕布。再次霸占了徐州,曹操发兵来夺又丢了徐州。只好转投袁绍。官渡之战时觉得袁绍也是不靠谱。弃了袁绍去投刘表。终于在荆州发迹了。最巅峰时期又控制了益州。自封汉中王。 大致也就是北方时期,荆州时期,益州时期这三个时期控制并追随刘备的三个地主集团。面对这三个集团,刘备的安排是。最核心的是嫡系集团。稍微外围的是荆州集团。最外围的是益州集团。这个安排呢说实在的不是什么安排。就是来的早站的位置好。最后来的位置没了只能边边角角的放一放。这个无可厚非。但是也正是这个权利分配的方式使得蜀汉政权最弱,最早崩溃。公元263年蜀汉被灭。是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政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本来刘备这样安排的时候控制着荆州益州两州之地。荆州集团放在益州集团之前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家先来。重要的是各自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互不干涉。只是名义上地位上官职上有差距。没有触动实际利用。所以相安无事。核心集团人数本来就少。就算来抢蛋糕也无伤大雅。政治上又形成了平衡。内部是比较团结的。这一时期的蜀汉如日中天。随时准备着执行隆中对策。 但我们可以预见到。刘备希望控制下荆州,又希望与吴国联盟。这本身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吴国视荆州为吴国立身之本。必须拿下。从孙策年间就在打荆州的主意。让他不取荆州是不可能的。一旦刘备伐魏吴国偷袭是必然的。所以关羽攻下襄阳,吴国就白衣渡江。刘备最好的选择其实是把荆州让给孙权。整合力量北出阳平去取雍州凉州。届时刘备拥有关中,汉中,蜀中三大粮仓。又兼函谷关,武关。东函谷关出可取洛阳。南下武关直逼荆州。问鼎中原指日可待。中间最大的变量是吴国。蜀国控制荆州则吴国是不可能帮助刘备牵制魏国。反而还会出兵袭取荆州。吴国控制荆州后。蜀国伐魏吴国必然帮助蜀国牵制魏国。一进一出战争的天平倾斜的可不少。这不是笔者自己编的。是庞统.法正等人提出的。 可惜这个战略永远也无法实施。首先提出的人法正.庞统死得早。其次是要点,荆州集团的人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土地去到四川呢?益州集团的人怎么会允许这些比自己地位高些的大爷来自己家做客呢?所以刘备即使自己想执行也是没有办法执行的。所以此路不通。此时的刘备既没有北出祁山也没有与孙权修好。几乎是做等变数的来到。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