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㈠桓帝世,曹腾为中常大长秋,封费亭侯。 ㈡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㈢嵩生太祖。 ㈠[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王沈魏书曰: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春秋之世,与于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至今适嗣国于容城。 ㈡司马彪续汉书曰:腾父节,字符伟,素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节豕相类,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豕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之。由是乡党贵叹焉。长子伯兴,次子仲兴,次子叔兴。腾字季兴,少除黄门从官。永宁元年,邓太后诏黄门令选中黄门从官年少温谨者配皇太子书,腾应其选。太子特亲爱腾,饮食赏赐与众有异。顺帝即位,为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在省闼三十余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蜀郡太守因计吏修敬于腾,益州刺史种暠于函谷关搜得其笺,上太守,并奏腾内臣外交,所不当为,请免官治罪。帝曰:“笺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乃寝暠奏。腾不以介意,常称叹暠,以为暠得事上之节。暠后为司徒,语人曰:“今日为公,乃曹常侍恩也。”腾之行事,皆此类也。桓帝即位,以腾先帝旧臣,忠孝彰着,封费亭侯,加位特进。太和三年,追尊腾曰高皇帝。 ㈢续汉书曰: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为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黄初元年,追尊嵩曰太皇帝。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加粗是三国志原文。 褐色是裴注。 紫色是集解里面各家的批注 其他的是我自己读时候的笔记 太祖武皇帝, ◎《史通·称谓篇》云: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及曹氏,祖名多滥,必无惭德,(犹言必欲加之)。其惟武王。故陈寿《国志》,独呼武曰祖。至于文、明,但称帝而已。自晋已还,窃号者非一,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犹曰祖、宗,孰云其可! 古时候天子的庙号,有功称祖,有德称宗。自夏商周三代开始,到两汉,都是名和实际相符合。到曹氏,称“祖”之名的非常多, 没有因言行有缺失而内愧于心,还一定要加上的,只有魏武王。所以陈寿写三国志,只称呼曹操为“祖”,而称呼“文帝”和“明帝”只称帝而已。到晋以后,僭用帝王尊号的不在少数,有的是继承家业邪僻不正的国君,有的是亡国的庸主,还以“祖”“宗”作为庙号,怎么能说这样可以呢? ◎弼按:刘知几此论,由后比较而言,读者无以辞害意。 刘知几是《史通》的作者。 ◎官本《考证》李清植曰:此书于曹操,始称太祖。及汉帝迁许,以操为大将军,则改称公,盖天子三公称公也。既进爵为王,则改称王,即曹丕未篡之先,亦称王而已,明其为汉王公也。为汉王公而卒乃帝,其为篡也章矣。陈寿仕晋,而晋继魏,故微其辞,以此知陈寿意中,隐以正统予蜀,如《纲目》之指。故隋王通曰“使陈寿不美于《春秋》,迁、固之罪”,言其体难袭《史》、《汉》之旧,而书法则容,有合于《春秋》也。 ◎纪昀曰:此误沿《史记》周、秦本纪之例,不托始于魏文,而托始于曹操,实不及《魏书》序纪之得体,所谓可已而不已者也。 ◎弼按:曹魏开国,与元魏情势各殊,当建安之际,芟夷群雄,潜移国祚,皆宜特书,垂为信史。若如纪说,拘于史例,而无史识。 ◎梁章钜曰:○《史通·称谓篇》:周之亶父、季历,晋之仲达、师、昭,位乃人臣,迹参王者,追尊建名,比诸天子,可也。当涂所出,宦官携养,帝号徒加,人望不惬。故《国志》所录,无异匹夫,应书其人,直云皇之祖考而已。 ○陈氏直笔,赖子玄而著也。 沛国谯人也, ◎《续汉志·郡国志》: 豫州沛国谯,刺史治。◎刘昭注:谯,平阳邑。《左传·僖二十三年》楚所取。乾溪在南。 ◎赵一清曰:曹参封河东平阳,其后绍封,食邑于沛之谯,故曰“谯,平阳邑”。 ◎惠栋曰:○《春秋传·僖公二十三年》:楚伐陈,取焦、夷。○杜预注:今谯县。焦、谯,古字通。 ◎弼按:○《一统志》:谯县故城,今安徽颖州府亳州治。秦置谯县,汉属沛郡,后汉属沛国,豫州刺史治。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太史令单飏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中平四年,曹操生子丕于谯。建安中,置谯郡。二十二年,沛穆王林徙封谯,改为国。延康元年,黄龙复见谯,既而丕大飨谯父老于邑东。魏黄初元年,以谯国与长安、许昌、邺、洛阳为五都。五年,改封诸王为县王,复还国为郡。 ◎吴增僅曰:《献帝起居注》建安十八年春三月,省州并郡,详载豫州得八郡,其时尚无谯郡名。疑因建安十八年夏五月,魏国既建,乃特立谯郡,比丰、沛耳。王粲诗“既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当在建安二十一年,从曹公征吴时作也。互见《许禇传》。 姓曹,讳操,字孟德, ◎潘眉曰:班史帝纪不书讳,班氏以汉人撰《汉书》,故讳不书,《史记》于前代本纪皆书名,至高祖但书字,此古例也。陈寿在易姓后修史,例得书讳。 前代本纪皆书名,本朝帝纪不书讳,但书字。 ◎姚范曰:○《荀子·劝学篇》:夫是之谓德操。 曹操名与字的解释。 ○又陆德明《礼记音义》云:魏武名操,陈思王诗云“修阪造云日”,是不讳嫌名。 按下面卢弼的批注:节操、贞操之操,读如“造”。 ◎弼按:司马德操命名义亦同此。世俗读平韵者,误也。节操、贞操之操,读如造;操作之操,读平声,例如《左传》“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之类是也。 汉相国参之后。 ◎《汉书·曹参传》:参,沛人。高祖六年,剖符赐参爵列侯,食邑平阳,世世勿绝。孝惠九年,代萧何为相国。 ◎钱大昭曰:《汉郃阳令曹全碑》以曹参为出自曹叔振铎,以国为氏。魏武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故陈思王作武帝诔云:“于穆武王,胄稷胤周。”魏武与曹参同是沛人,其为参后,似无疑矣。然洪适所载《费亭侯曹腾碑》又云曹出自邾,则与王沈《魏书》所云以姓为氏之说同矣。 ◎弼按:○本志《蒋济传》云:侍中高堂隆以魏为舜后,推舜配天。济以为舜本姓妫,其苗曰田,非曹之先,著文诘隆。 ○裴松之云:蒋济《郊议》称《曹腾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魏书》述曹氏胤绪亦如之。魏武《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陈思王诔曰“胄稷胤周”,此其不同者也。及至景初,明帝从高堂隆议,谓魏为舜后。后魏为《禅晋文》,称“昔我皇祖有虞”,则其异弥甚。○顾炎武《日知录》二十三云:汉时碑文所述氏族之始,多不可据。魏蒋济《郊议》、王沈《魏书》俱云曹出自邾;魏武《家传》、陈思王诔则又云姬姓之后,以国为氏;明帝从高堂隆议,以魏为舜后。夫以一代之君而三易其祖,岂不可笑?况于士大夫乎! 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 ◎《续汉志·百官志》:中常侍,千石。本注曰: 【本注,《续汉书》八志原注,并入范《书》后,前加“本注曰”以别之,列入正文。】宦者,无员。后增秩比二千石,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 ◎弼按:《后汉书·宦者传》序云“汉兴,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永平中,始置员数: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迄乎延平,中常侍增至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是中常侍有定员也,与《百官志》不合。 ◎惠栋曰:○卫宏《汉旧仪》云:中常侍得出入卧内,举法省中。省中,即禁中也,成帝外家王禁贵重,朝中讳禁曰省。◎李祖楙曰:西京初惟有常侍,元、成后始有中常侍之名,然皆士人。中兴用宦者,又稍异焉。朱穆《疏》“旧制,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用阉人,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泛滥骄溢,制愈乖矣”,是中兴初尚用士人,后改制,则不复旧也。 大长秋, ◎《汉书·百官公卿表》:将行,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师古曰: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故以为皇后官名。中人,奄人也。 ◎《续汉志·百官志》:大长秋,一人,二千石。中兴常用宦者,职掌奉宣中宫命。凡给赐宗亲,及宗亲当谒见者关通之。中宫出则从。 ◎《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阳嘉元年春,有司奏立长秋宫。 封费亭侯。 ◎《续汉志·郡国志》:豫州沛国酂。 ◎刘昭注引《帝王世纪》曰:曹腾封费亭侯,县有费亭是也。 ◎胡三省曰:酂县,魏属谯郡。 ◎《一统志》:酂县故城,今河南归德府永城县西南酂县乡。 ◎谢鍾英曰:费亭当在今永城县南。 ◎弼按:○《水经·淮水注》:涣水又东迳酂县故城南,又东南迳费亭南。汉建和元年,封中常侍沛国曹腾,为侯国。腾字季兴,谯人也。永初中,〖◎《后汉书·质帝纪》作“本初”,《通鉴》同。《水经注》作“永初”,各本皆然。◎弼按:袁绍字本初,若质帝年号本初,绍必不以命字。 ◎又按:东汉安帝已有永初年号,质帝不得又有此号,则又当以本初为是也。〗定桓帝策,封亭侯,此城即其所食之邑也。○又《阴沟水》注:濄水又东迳谯县故城北,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庙北有二石阙,阙北有圭碑,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特进费亭侯曹君之碑。”〖◎弼按:据碑文,腾官长乐太仆,可补史传之阙。○《隶释》载碑阴云:惟建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己巳,皇太后曰:“其遣费亭侯之国。”◎洪适曰:呜呼!东汉之亡也以 阉官,虽小人道长,作福作威,履霜坚冰,势之必然者,盖上失其道尔。高帝约,非有功不侯,自和帝封郑众而苴茅裂土者相踵至,有同日十九侯者。顺帝又听其养子袭爵,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其养子嵩至于窃位台辅,至孙操,遂问鼎矣。 养子嵩嗣, ◎《后汉书·顺帝纪》:阳嘉四年春二月丙子,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 ◎胡三省曰:曹操阶之,遂移汉祚,其所由来者渐矣。 ◎弼按:顺帝童稚,为孙程等所拥立,十九人同时封侯。阉宦定策,政柄潜移,袭爵承荫,职为历阶,造端伊始,君子所慎也。 官至太尉, ◎《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应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为称。 ◎《续汉志·百官志》:太尉,公,一人。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后汉书·曹腾传》: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华峤《书》同。〗 ◎《袁绍传》讨曹操檄文云:父嵩,乞丐携养,因臧买位,舆金辇宝,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章怀注引《续汉志》曰:灵帝时卖官,嵩以货得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 ◎《水经·阴沟水注》:谯郡城南有曹嵩冢。 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潘眉曰:陈《志》于《武帝纪》云“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于列传则以诸夏侯曹为一卷,显以夏侯氏为宗室矣。 ◎弼按:《武纪》云“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三少帝纪》云“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卞皇后传》云“文帝母本倡家”,此皆承祚之直笔也。◎或曰:疑以传疑,省多少吕政、牛睿秽污缃素也。 嵩生太祖。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